三、零碳之路

三、零碳之路

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至2018年期间基本都处于下降水平,特别是2016年以来呈现加快下降趋势。2018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下降了21%,绝对减少了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使欧盟实现了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的目标。[2]欧盟委员会在《欧洲绿色协议》和《欧洲气候法》中提出了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至少55%的法定减排目标(见图6-7)。

图6-6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1990—2018年)

资料来源:欧洲统计局(2018)。

欧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积极推进者,其自身较早就开始以环境治理为出发点着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欧盟零碳战略可以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和成型三个时期。

萌芽时期(1990年以前):欧盟减碳政策最初可追溯到欧洲环境保护运动,由于早期欧洲各国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重工业及能源消耗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因此,这一时期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以污染治理为重点,辅之以能源结构调整。这一时期首次发布了欧共体第一环境行动规划,此后每几年进行一次更新,具体政策如下(见表6-5):

表6-5 欧盟萌芽时期主要政策(1990年以前)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探索发展时期(1991—2017年):欧盟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也是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京都时代和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治理中,一直试图并实际上发挥了“领导”作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欧盟率先采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建立了全球最早的碳排放交易制度,经历几次改革和修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碳市场之一。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欧盟出于各种原因在最后的谈判中被“边缘化”,领导力受到削弱,但从2011年南非德班气候会议到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最终达成《巴黎协定》,使其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恢复。早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欧盟除了提出具有约束性的2020年减排和能源目标之外,还提出了205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0%—95%的长期目标。

2014年11月,欧盟委员会容克主席时代,正式公布了总额达3 150亿欧元的欧洲投资计划,也称作“容克计划”,旨在促进基础设施、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容克委员会接替巴罗佐委员会以来,为拯救欧洲经济危机,确立了十大优先领域,主要包括:第一,就业、增长与投资;第二,数字化单一市场;第三,能源联盟与气候;第四,内部市场;第五,深入和公平的经济与货币联盟;第六,平衡的欧美自由贸易协议;第七,工作与基本权利;第八,移民;第九,强有力的全球角色;第十,民主转型等。这一时期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主要如下(见表6-6):

表6-6 欧盟探索发展时期主要政策(1991—2017年)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成型时期(2018年至今):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与此同时,还推行了其他一些如恢复传统煤炭产业、取消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清洁电力计划》等“去气候化”政策。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去气候化”行动,欧盟进行了坚决回应,在其内部和国际方面都采取了积极应对之策,继续推动《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多领域合力推动碳减排。美国的退却在一定程度上为欧盟发挥领导作用打开了“机会之窗”,但由于欧美之间相互投资和贸易依赖度较高,欧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更高于美国,实质上影响到欧盟的经济竞争力,加大了欧盟在能源和其他生产方面的成本;但也使欧盟在气候减缓技术(低碳技术)、清洁能源和生态产业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从长远看,有利于欧盟在低碳经济时代提升竞争力。在此背景下,2018 年11 月,欧盟通过了《2050 战略性长期愿景》,标志着减碳政策进入成型时期。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冯德莱恩为欧盟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方向奠定了基础,并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聚焦地缘政治问题。冯德莱恩委员会确立了九大目标计划:一是气候政策,使欧洲于2050年之前成为首个气候中性的大陆;二是英国脱欧后的贸易协定谈判;三是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四是全球贸易;五是经济政策,目标是完成欧洲货币联盟;六是金融监管;七是数字保护,目标是鼓励政府和企业共享数据;八是人工智能;九是继续扩大欧盟等。

2022年7月2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第八环境行动计划》作为2030年前环境和气候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指南。这一计划的目标是以公正和包容的方式加速绿色转型,其确立的2050年的长期目标是“在地球的边界内过上美好的生活”,六个优先领域的目标涉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加速向循环经济转型、零污染目标、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与生产和消费相关的主要环境和气候压力。2021年6月,《欧洲气候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欧盟实现碳中和的成员国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