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临的问题
虽然法国的减排目标已经明确,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存在着多重的挑战,可能会导致与预设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轨迹发生重大偏差。
一是技术进步达不到预期目标。通过技术进步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是各国都在追求的最优减排路径,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能源载体的脱碳技术,比如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代替煤炭发电;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旨在用更少的能源提供相同的服务,比如用电动汽车代替热力汽车、建筑物的隔热。但是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一方面从技术本身来看,其实现难度大,不能达到大范围使用的程度;从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成本过高;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发展的潜力具有不可预见性。
二是经济的冲击。从国家整体层面看,零碳目标将带来两方面经济的冲击:第一,零碳目标需要零碳技术的助力,而这些技术往往都是昂贵的。政府为了发展相关技术,并促进企业转型,每年需要投入300亿欧元。其次,根据欧盟的要求,法国对化石燃料使用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客观上也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能源使用成本。从个体上看,法国企业在减排政策的要求下,其生产成本一定会增加,这可能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产生一定的下降。
三是社会的冲击。有三种主要的途径来达到减排效果,分别是能源效率的提升、使用清洁能源和社会的节约。在前两种途径都极其依赖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第三种成为最可靠的路径。但第三条路径需要所有公民改变其生活方式,由于公民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不深入,有可能导致其拒绝相关的政策限制,以及拒绝采取一些减排行为。当代的经济模式仍然以鼓励消费为基础,而零碳战略要求改变生活模式,比如购买更少的衣服(据统计法国人均衣服的购买数是15年前的2倍多),或者在饮食方面减少肉类的食用(养活一个素食者需要的农业用地比养活一个重度肉食者少4倍),抑或减少视频的传输,观看低分辨率的视频。[11]部分减排政策有可能带来社会动荡。比如法国的黄背心运动,就是因为对碳排放较大的柴油增税所引起的。因为价格低廉,法国大部分的柴油车使用者都为中低收入人群,加上法国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私家柴油车成为他们每天通勤的必备交通工具。所以,对柴油车增税实际加大了中低层人群的负担,导致他们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