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国情
法国本土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中,耕地面积为18.4 万平方公里,占33.5%,林地占28.3%,草地占18.1%,葡萄园占1.8%,农用未开发土地占4.6%,其他(湖泊、城市、基础设施等)占13.7%。[3]根据2021年数据,法国人口总数为6 780万,[4]法国能源自给率为55.2%,煤储量已近枯竭,所有煤矿均已关闭,98.8%的石油、100%的天然气和煤依赖进口。
在发达国家中,法国是碳密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也是G7中排放量最少的国家。从1990年开始法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一直处于最低位。形成此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能源结构上向核能为主的转变。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法国创建了节能机构,旨在发展“废物循环利用”和“核电计划”,以限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第二,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法国出台了绿色农业政策,通过补贴产环境正外部性的农作方式来降低该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根据2022年7月发布的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法国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5]其中,交通运输业的排放量在所有部门中排名第一(31%),其次是工业(19%)、农业(19%)和住房(17%),以上四个部门占了全国总排放量的86%。值得注意的是,从1990年到2017年,法国人均排放量从9.5吨二氧化碳当量下降到6.9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了26.6%,同期GDP却增长了51.8%。同期单位GDP排放强度下降44.2%,反映了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去相关性。[6]
从法国本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演变观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1990至2005期间趋于稳定,自2005年开始以平均每年1.4%的速率减少,即平均每年减少0.075亿吨。[7]其中,法国的工业是为减排作出主要贡献的部门。虽然2008—2009年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活动减少,从客观上对减排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该部门大部分的减排成果还是归功于新技术的使用和能源效率的改进与提升。
从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构来看,表10-1对1990年和2019年的变化作出了展示。
图10-1 法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
资料来源:大气污染研究跨专业技术中心(2021)。
表1 法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构变化(1990—2019)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大气污染研究跨专业技术中心(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