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储能产业
电力系统转型在即,储能产业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产业和关键推手,在传统发电、输配电、电力需求侧、辅助服务、新能源接入等不同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的建设,而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间歇性的问题,提高了电网在输配容量、电频波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有效的运营需要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持,新型电力系统正在经历从“源—网—荷”到“源—网—荷—储”的变化,储能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电力系统在用电侧,将由同步发电机转变为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在输配电侧,由单向送电转变为特高压直流、双向输配电系统;在用电侧,由单一用电转变为复合多层次用电。而储能设备贯穿于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发电、输配电、用电三个环节,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2020年,全球不同地区纷纷发布了关于储能或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美国能源部(DOE)发布了一份《储能大挑战路线图》报告,进一步提升了储能发展战略地位。路线图草案提出了技术开发、制造和供应链、技术转化、政策与评估、劳动力开发五个领域的重要行动,并提出构建不断发展的电网、为偏远社区服务、电动交通、相互依赖的网络基础设施、关键服务、设施灵活性、效率和价值提升六个与社区、商业和区域能源和基础设施目标相关的应用场景设想。该战略旨在加速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推进美国在储能领域的发展,打造以终端使用为目标、研发和产业相结合的完整的储能产业链,最终构建、维持美国在储能技术领域全球的领先地位,实现2030年美国本土制造能够满足美国所有市场需求的储能技术,并达到“本地创新、本地制造、全球部署”的终极目标。欧盟发布电池战略研究议程,开展电池储能技术战略研究。在“战略能源技术规划”(SET-Plan)框架下,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创建电池技术创新平台——“电池欧洲”(ETIP Batteries Europe),该平台在2021年初发布了《电池战略研究议程》,从电池应用、电池制造与材料、原材料循环经济、欧洲电池竞争优势四方面提出了未来十年的研究主题及应达到的关键绩效指标,旨在推进电池价值链相关研究和创新行动的实施,加速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欧洲电池产业。欧洲电池联盟2021年初欧盟发布《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路线图认为传统的铅,新贵的锂、镍系和钠基电池,不同种类的电池都有适合于特定应用的优点,没有一种电池或技术能满足全部应用要求,路线图将重点放在各种关键应用,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电池性能,以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强调欧洲不能逐步淘汰一种电池技术,转而采用另一种电池技术,认为所有电池技术都有助于实现欧盟的脱碳目标,同时报告也强调了锂离子电池在电力储能领域的优势。澳大利亚处于全球电池革命的最前沿,尽管澳大利亚已经占据了电池生产原料供应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但澳大利亚却错失了包括材料提炼在内的下游加工以及电池生产和组装等更大的市场机会。随着全球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正面临着可以转型成为主要的电池加工、制造和贸易中心的一个独特机会,以增加其市场份额。通过制定未来电池产业战略将继续提高澳大利亚电池生产业链的能力,并投资研究,以引领澳大利亚在全球电池价值链中把握增长的机遇。印度莫迪政府于2019年批准实施《变革移动电池储能国家计划》,借此推动清洁、互联、共享和可持续的移动能源倡议。同时莫迪政府还批准国家《分期制造计划》,以扶持印度大型、具出口竞争优势的吉瓦级电池制造企业发展,并为此聚焦大型组件和包装装配厂和集成电池制造。日韩也将储能列入2050年能源创新战略,日本政府综合科技创新会议(CSTI)发布了《能源环境技术创新战略2050》,在储能领域重点发展新一代蓄电池和氢燃料存储;韩国联合部委发布《2030二次电池产业(K-蓄电池)发展战略》,并将把蓄电池核心技术指定为与半导体并列的国家战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