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组织的基本原理

1.6.1 组织的基本原理

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为了使系统达到它的特定目标,使全体参加者经分工与协作以及设置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26]

组织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组织必须具有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而组织又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2)没有分工与协作就不是组织,没有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就不能实现组织活动和组织目标。

(3)组织的功能在于有计划地组织、指挥、调节和控制各种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4)组织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并且不断地进行更新,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组织构成因素

组织构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最主要的有管理层次、管理跨度、管理部门、管理职能。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合理的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到最基层的实际工作人员的等级层次的数量。管理层次可以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或执行层、操作层。三个层次的职能要求不同,表示不同的职责和权限,由上到下权责递减,人数却递增。组织必须形成一定的管理层次,否则其运行将陷于无序状态,管理层次也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资源和人力的巨大浪费。

(2)合理的管理跨度。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主管直接管理下属人员的数量。在组织中,某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跨度大小直接取决于这一级管理人员所要协调的工作量,跨度大,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数量随之增大。跨度太大时,领导者和下属接触频率会太高。跨度的大小又和分层多少有关,一般来说,管理层次增多,跨度会小;反之,管理层次减少,跨度会大。

(3)合理划分管理部门。按照类别对专业化分工的工作进行分组,以便对工作进行协调,即为部门化。部门可以根据职能来划分,可以根据产品类型来划分,可以根据地区来划分,也可以根据顾客类型来划分。组织中各部门的合理划分对发挥组织效能非常重要,如果划分不合理,就会造成控制、协调困难,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4)合理确定管理职能。组织设计中确定的各部门的职能,在纵向要使指令传递、信息反馈及时,在横向使各部门相互联系、协调一致。

3.项目监理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集权与分权统一的原则。在任何组织中都不存在绝对的集权和分权,应做到集权与分权相统一。在项目监理机构设计中,所谓集权,就是总监理工程师掌握所有监理大权,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只是其命令的执行者;所谓分权,是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各自管理的范围内有足够的决策权,总监理工程师主要起协调作用。

(2)专业分工与协作统一的原则。对于项目监理机构来说,分工就是将监理目标,特别是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三大目标分成各部门以及各监理工作人员的目标、任务,明确干什么、怎么干。

(3)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统一的原则。在组织机构的设计过程中,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应该在通盘考虑影响管理跨度的各种因素后,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管理层次。

(4)权责一致的原则。在项目监理机构中应明确划分职责、权力范围,做到责任和权力相一致。权责不一致对组织的效能损害是很大的。权大于责就容易产生瞎指挥、滥用权力的官僚主义;责大于权就会影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缺乏活力。

(5)才职相称的原则。使每个人现有的和可能有的才能与其职务上的要求相适应,做到才职相称,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用得其所。

(6)经济效率原则。应组合成最适宜的结构形式,实行最有效的内部协调,使事情办得简洁而正确,减少重复和扯皮。

(7)适应性原则。组织机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要总是轻易变动,又要随组织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根据长远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使组织机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4.项目监理组织活动的基本原理

(1)要素有用性原理。一个组织机构中的基本要素有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

运用要素有用性原理,首先应看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在组织活动中的有用性,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还要具体分析各要素的特殊性,以便充分发挥每一要素的作用。

(2)动态相关性原理。整体效应不等于其各局部效应的简单相加,这就是动态相关性原理。组织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使组织机构活动的整体效应大于其局部效应之和,否则,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主观能动性原理。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组织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4)规律效应性原理。规律与效应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懂得只有努力揭示规律,才有取得效应的可能,而要取得好的效应,就要主动研究规律,坚决按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