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的配备

1.6.4 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的配备

1.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结构

监理机构要有合理的监理人员结构才能适应监理工作的要求。合理的监理人员结构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30]

(1)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监理机构应具有与监理项目性质以及业主对项目监理的要求相适应的各专业人员,也就是各专业人员要配套。如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应配备水工建筑、测量、地质、金属结构等专业人员。

(2)具有合理的人员层次结构。监理机构合理的人员层次结构包括技术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监理人员根据其技术职称分为高、中、低级三个层次,合理的人员层次结构有利于管理和分工。监理人员层次结构及其分工见表1.6。根据经验,一般高、中、低人员配备比例大约为10%、60%、20%,此外还有10%左右为行政管理人员。

表1.6 监理人员层次结构及其分工

2.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数量的确定

监理机构监理人员的配置数量应按照工程类别、工程复杂程度、工程规模、工程建设阶段等分类确定,并考虑工程的点状和线状分布特征、施工过程是否需要旁站要求等不同情况。下面主要介绍正常施工期监理机构的人员配置标准。

(1)工程建设强度。工程建设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投入的工程建设资金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显然,工程建设强度越大,所需要投入的监理人员就越多。工程建设强度是确定监理人数的重要因素。监理人员配置数量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监理人员配置数量按月投入人员数计,人员配置标准可按每投入20万~30万元安排1名监理人员计。

(2)工程复杂程度。一般根据工程的规模、施工条件、导流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工程复杂程度分为一般复杂、较复杂和复杂三个等级。工程项目由简单到复杂,所需要的监理人员相应地由少到多。

(3)监理单位的业务水平及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每个监理单位的业务水平和对某类工程的熟悉程度不完全相同,每个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管理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差异,所以在监理人员素质和监理的设备手段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都会直接影响监理效率的高低。高水平的监理单位和高素质的监理人员可以投入较少的监理人力完成一个建设工程的监理工作,而一个经验不多或管理水平不高的监理单位则需投入较多的监理人力。因此,各监理单位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监理人员需要量。

(4)监理组织结构形式和任务职能分工。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关系到具体的监理人员的需求量,人员配备必须能满足项目监理机构任务职能分工的要求。必要时,可对人员进行调配。如果监理工作需要委托专业咨询机构或专业监测、检验机构进行,则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数量可以考虑适当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