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安全监理工作方法

5.4.2 安全监理工作方法

5.4.2.1 施工安全危险源的分析和预控

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将建筑、矿山、化学危险品列为“三大高危”行业。

在整个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中,建筑工业事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主要因为建设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作业环境的局限性、作业条件的恶劣性、施工作业高空性、安全管理的难度性、个体劳动保护的艰巨性、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的保证性、多工种立体交叉性、拆除作业的不安全性、装修材料的有毒性等。施工安全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体劳动保护以及使用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也多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及拆除工程坍塌等方面。

针对上述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监理人员应做好施工安全危险源的分析和预控。危险源既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也存在于施工场所周围区域。分析施工现场安全危险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现场调查法。即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来获取外部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可识别有关的危险源。

(2)工作任务分析法。即通过分析施工现场人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有关的危险源。

(3)安全检查表法。即运用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施工现场和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识别存在的危险源。

(4)危险与操作性研究法。它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识别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对策。

(5)事件树分析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法,它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开始,分析各环节事件正常或不正常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和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识别出系统的危险源。

(6)故障树分析法。即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识别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上述几种危险源识别方法都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所以,在识别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还不足以全面地分析到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方法。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有关原理,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工程建设管理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建设施工有关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应考虑从工程组成、工序、施工设施、机械和物质及其影响范围来进行。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初步可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两类,其意外危害发生后,可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或重大财产损失。

(1)存在于施工现场可能产生危害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资有关。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井)、基坑 (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设 (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2)高度大于2m 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 (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 (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5)工程拆除、人工挖坑(井)、浅岩基及隧道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

6)人工挖坑(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意外。

7)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人员窒息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患病。

(2)存在于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可能危害周围社区活动,主要与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工程类型、工序、施工装置及物资有关。

1)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和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还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的坍塌、坍陷、爆炸与火灾等意外。

2)基坑开挖、人工挖坑(井)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 的临空 (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外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打击人员等意外。

4)工程拆除、人工挖坑(井)、浅岩基及隧道凿击等爆破,因设计方案、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意外。

分析识别了工程项目的危险源后,即可对危险源进行安全风险评价。评价围绕可能性和后果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一般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评价,让每个监理人员充分参与,详细了解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分布范围和存在时段,以便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对危险源的预控,应按危险源的评价分级分别对待。对于一般危险源,可督促施工单位按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对于重大危险源,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具体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改善相应的计划。其后进行控制措施计划,其结果应形成书面记录,一般可与危险源识别、评价结果合并列表记录。在控制措施计划实施前还应进行充分性评审,其主要内容是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使施工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可,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防范资金是否能够保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5.4.2.2 监理人员控制施工安全的方法和手段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一票否决权、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施工过程体现在一系列的现场施工作业和管理活动中,作业和管理活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的施工安全,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理应着重体现在对作业和管理活动的控制上。为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这与安全生产方针所凸显的“预防”相结合。同时,要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方法,加强对施工安全的控制,确保安全控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穿、覆盖整个工程项目。

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的控制主要体现为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所承担的三大监理职责:审核查验职责、安全检查职责和督促整改职责。

1.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

对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的审核,是监理工程师对建设施工安全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审核内容包括有关技术证明文件、专项施工方案、有关安全物资的检验报告、反映工序施工安全的图表、有关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验收核查资料等。

2.现场安全检查和监督

(1)现场安全检查的内容。

1)监督、检查在施工作业和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操作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是否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施工安全的要求,若发现有问题,要及时纠偏和加以控制。

2)对于重要的和对于工程施工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工程部位、作业活动,监理人员还应在现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3)对安全记录资料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现场安全检查的类型。现场安全检查的类型有日常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及节假日期间安全检查等。

(3)现场安全检查的方式。

1)旁站。旁站是指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在施工阶段,许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隐患是由于现场施工操作施工或操作不当或不符合标准、规范、规程所致,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通过监理人员有效的现场旁站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能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确定旁站的工程部位、工艺和作业活动,应根据每个建设工程的特点、重大危险源部位、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等。一般而言,高空作业、爆破作业、深基础工程、地下暗挖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施工等高危作业应进行旁站监控。

2)巡视。巡视是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及工序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巡视不限于某一部位及工艺过程,其检查范围是施工现场的所有生产安全状况。

3)平行检验。平行检验是监理人员利用一定的检查检测手段,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和检测的活动。平行检验在安全技术复核及复验工作中采用较多,是监理人员对安全设施、施工机械等进行安全验收核查、做出独立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4)观场安全检查的方法。监理人员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在检查中准确发现隐患,需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常用的安全检查方法有“听”“问”“看”“量”“测”“运转试验”等。

1)“听”,即监理人员通过会议及跟安全管理人员交谈的方式听取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存在的安全问题、解决处理情况、面临的控制难点及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监理方协调解决的问题,如总包安全员对分包单位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困难等。通过“听”来了解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现状,在监理的职责范围内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促进现场安全生产。

2)“问”,即询问、提问。监理人员在巡视或专项安全检查中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应知应会进行询问,抽查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情况。通过询问、提问了解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及安全素质,检查出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中哪些环节存在漏洞,通过问题看本质,以督促其进行整改。

3)“看”,主要是指查看现场和相关安全资料。一是查看施工单位对已批准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执行情况,查看安全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查看现场安全防护、消防设施配备,查看安全标识标牌及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查看特种设备安全装置使用及配置情况等。二是查看安全资料、安全专项方案审批情况,查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特种设备相关报验、检测及验收资料.施工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资料等。看的过程应该有重点,紧抓重大危险源,这是监理现场安全巡视检查中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4)“量”,主要是指使用测量工具检查,如使用卷尺检查脚手架立杆间距、丝杠伸入长度,使用力矩扳手检查脚手架扣件的紧固度,用尺量检查安全防护栏杆高度等。通过测量使监理工作在安全管理及安全监现通知单、检查通报等监理资料方面也采用数据说话,更具有说服力。

5)“测”,主要是指使用仪器仪表等进行检查,如使用经纬仪测量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的垂直度等。此方法监理人员可在督促施工单位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及重要性进行平行检查,以达到安全重要控制点多层次把关的目的。

6)“运转试验”,主要是指由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试验、检验其运转的可靠性或安全限位装置的灵敏性。此方法是现场监理人员见证检查现场特种设备的重要方法,在特种设备验收及周期检查中使用较多,在日常检查中也可采用。如对塔吊力矩限制器、变幅限位器、行程限位器进行现场试验检查:对施工电梯上下极限限位器、制动器、门联锁等安全装置进行试验检查;对物料提升机防坠装置、行程限位装置、断绳保护装置等进行运转检查。

以上六种方法应灵活使用,可根据安全检查形式的不同,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单个或组合使用,准确发现安全问题,形成安全监理资料并以书面方式下发至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按照“三定”(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时间、定整改负责人)原则整改,从而达到现场安全监理履职到位和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

3.安全隐患的处理

监理人员应按下列规定对事故安全隐患进行处理:

(1)监理人员应区别“通病”“顽症”、首次出现、不可抗力等类型,要求施工单位修订和完善安全整改措施。

(2)监理人员对检查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应立即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对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安全事故整改措施经监理人员确认后实施。

(3)监理人员对检查发现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应立即向责任人当场指出,督促立即纠正。

(4)监理人员对事故安全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保存检查记录。

4.工地例会和安全专题会议

(1)工地例会是施工过程中参加建设工程各方沟通情况、解决分歧、达成共识、作出决定的主要渠道。通过工地例会,监理人员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指出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完成。

(2)针对某些专门安全问题,监理人员还应组织专题会议,集中解决较重大或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

5.规定安全监理工作程序

规定双方必须遵守的安全监理工作程序,这也是监理人员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控制的必要手段。

6.安全生产奖惩制

执行安全生产协议书中安全生产奖惩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促使施工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