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工序(单元工程)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的含义
工序是指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对工程综合起作用的过程,它是组成工程施工过程的最基本单位。
工序质量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质量进行控制,使每一道工序质量符合要求。工序质量控制是生产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根据单元工序质量检验及对反馈来的工程产品性能特征的各方面的质量数据的分析,针对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差异因素,使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并保持稳定的调节管理过程。
2.工序分析的步骤
工序质量控制应以工序分析为基础,工序分析为工序质量控制提供了信息和方法。
工序分析一般按下述三个步骤:
(1)采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相关图法、调查表等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工序支配性要素。
(2)找出质量特性和工序支配性要素之间的关系,按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确定试验结果。
(3)制定质量标准,控制工序支配性要素。
3.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工序施工前的控制,首先要检查上一道工序有无质量合格证。
(2)工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对承包人设置的两类质量检验点 (“见证点”和“待检点”)进行检查和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加强工序质量管理,通过工序能力及工序条件的分析研究,充分管理施工工序,使之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中,以保证工序质量。同时,在工序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也应加强工序质量检查控制,在工序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和抽查,对重要的工序实行旁站检查。对承包人设置的两类质量检验点,应重点检查和控制。
所谓“见证点”(也称截留点或W 点),是指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达到这一类质量检验点时,应事先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见证,观察和检查承包人对这些关键工序的实施过程。如果监理工程师接到通知后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到达现场见证,承包人有权继续施工该“见证点”相应的工序。
所谓“待检点”(也称停止点或H 点),是指对于选定在某些特殊工序或特殊过程上的质量检验点,必须要在监理工程师到场监督、检查的情况下,承包人才能进行检验。如某些重要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预应力张拉工序,某些重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钢筋架立后、混凝土浇筑之前,某些重要的重型设备基础预埋螺栓的定位等,均可设置为“待检点”。如果监理工程师接到通知后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到达现场监督、检查,承包人应停止施工该“待检点”相应的工序,并按合同规定等待监理工程师,未经其认可不能越过该点继续施工。
“见证点”和“待检点”的设置,是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检验点应根据承包人的施工技术力量、工程经验、具体的施工条件、环境、材料、机械等各种因素的情况来选定。各承包人的这些因素不同,“见证点”或“待检点”也就不同。有些检验点在施工初期当承包人对施工还不太熟悉、质量还不稳定时可以定为“待检点”,而当承包人已较熟练地掌握施工过程的内在规律、工程质量较稳定时,又可以改为“见证点”。某些质量检验点对于这个承包人可能是“待检点”,而对另一承包人则可能是“见证点”。
(3)工序完成后的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工序完成后的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水利部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 631~637—2012、SL 638~639—2013)等技术标准的规定。
4.工序(单元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作程序
工序(单元工程)质量控制监理工作程序如附录A 图A.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