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净观
不净观,也作不净想,是以观想人身的不洁净为禅观内容的禅法。在五门禅中,此禅以断除人的贪欲(包括对女色、钱财等的贪求的欲望)为目的。
鸠摩罗什所译《坐禅三昧经》、《禅法要解》侧重讲以此禅退治淫欲。《禅法要解》卷上说,众生有六种欲望,即对色(容颜)、对形容(外表形象)、对威仪(起居动作)、对言声、对细滑(皮肤滑润)、对人(众生)相的爱恋执着;对于贪著前五种的人应教他观“厌恶不净”,对于贪著后者的人应教他观“白骨人相”。所谓观“厌恶不净”是指观想人的死尸。又说有两种观想不净的方法,一是亲自到现场(一般是到坟地)观看死尸臭烂不净,想到自己的身体也与死尸一样不净,在心中形成印象(此为“取相”),然后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打坐后对留在心中的死尸的不净形象反复观察;一种是虽不亲见,但已经从师受教,对人身不净已有了解,知道组成人身的皮肉、骨骼、内脏等(统称三十六物)都不洁净,打坐后也能对人身的不净进行观想。自然,观想的目的是体认人身不净,寿命无常,断除对于自己和他人身体容貌的贪恋之情。
修习不净观,从浅入深。《坐禅三昧经》卷上说,修不净观时,先从观想人的毛发、爪齿、皮肉、血液、内脏等;再观想死尸变得青瘀肿胀,腐烂变臭,被鸟兽吃掉;进而再观想尸体和白骨的青色、黄色、赤色等各种不净颜色。对于初习行者、已习行者、久习行者,在要求上虽有不同,但都要求专心内观,不可分心。对于久习此禅者,不应再停留于观外在的皮肉和骨骼,而要系心于顶、额、眉间、鼻端、心处,专心观骨,观骨的白光。说由此可以使身体舒适轻便,在禅定中看见白骨“光明遍照”,使“心住一处”,做到“静观”,并进入色界四禅。
鸠摩罗什所译《禅秘要法经》卷上讲述佛陀为使沙门退治“放逸”(随意,懒散),佛教沙门修不净观:一、系念左脚大拇指半节,作泡起想,然后观其皮去,专观白骨,从一骨节到二骨节,进而到全身所有骨头,见白骨,再见皮肉、内脏、血液等,体内生有种种虫子,到处充满不净。二、系念额头,自观头的白骨,再见全身白骨,观幻觉中出现的“骨人”、宇宙中无数骨人,又见由“四大”产生的水、火把一切骨人或冲,或烧,一扫而空,由此体认“我身空寂,四大无主”,“我身他身,悉皆亦空”。三、从观左脚拇指皮肉流出青黑津液,到观全身处处流出青黑津液,又见到处有人如此,由此对“贪淫愚痴”进行自我谴责,“极自厌身,惭愧自责”。此后是观全身的肿胀、腐烂,观身上的脓血,观藏在皮肉中的寄生虫,观内脏脱落,观新死之人,观骨人,观白骨之光……进一步观想地水火风四大,“我此身者,从四大起,枝叶种子,乃至如此不净之甚,极可患厌;如此境界,从我心起,心想则成,不想不见,当知此想是假观,是从虚妄见,属诸因缘……从四大起”[21],认识身心空幻无实,诸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