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慧能的文献资料

一、有关慧能的文献资料

历史上记载慧能事迹和思想的资料很多,仅唐至宋初就有相当一批。这里只将其中最重要的资料按大致的出世年代作简要介绍。

《光孝寺瘗发塔记》,载《全唐文》卷九一二、《光孝寺志》卷十。唐仪凤元年(676)法性寺(后来改称光孝寺)住持法才为纪念慧能在此寺从印宗法师剃度受具足戒,特建塔将慧能的头发埋藏。《塔记》记载此事。

唐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载《全唐文》卷六三、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全唐文》卷三二七。唐诗人王维(700—761)敬重慧能的弟子神会,受其托为慧能作此碑铭。

《神会语录》,实即《南阳和尚问答杂徵义》,是神会在南阳、洛阳与僧俗信徒论禅说法的记录。久佚,从敦煌遗书中发现三种写本(详后节)。其中日本人石井光雄藏卷的尾部有从达摩至慧能的六代祖师略传,可参考铃木大拙校刊《敦煌出土荷泽神会禅师语录》(日本森江书店1934年出版)、杨曾文校刊《神会和尚禅话录》(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历代法宝记》一卷。弘忍的弟子之一智诜在资州传教,其法系经成都净众寺无相,至保唐寺无住,在四川一带很有影响。此书即为无住的弟子所编,其中也有从达摩至慧能的传记。敦煌文书中发现多种写本,《大正藏》卷五十一收有其校订本;柳田圣山《初期的禅史Ⅱ》(日本筑摩书房1976年出版)所收是其校刊和日译本。

《曹溪大师传》,或作《曹溪大师别传》,一卷,是记述慧能生平、传法事迹的传记,当由其后世弟子于唐建中二年(781)前后完成。日本最澄(767—822)入唐求法,将贞元十九年(803)的一个抄本带回。日本所出《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九套第五册有此刊本;日本驹泽大学禅宗史研究会的《慧能研究》(大修馆1976年出版)编有四本校刊本。

《六祖坛经》,有各种不同的刊本。旧敦煌本和敦煌新本、北京残本所依据的原本《坛经》当产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2)至贞元十七年(801)之间;宋代乾德五年(967)惠昕改编的《坛经》在国内久佚,本世纪30年代后在日本陆续发现几种不同的本子,皆以发现地命名,按发现顺序有兴圣寺本(源自1153年的宋刊本)、大乘寺本(源于1116年的宋刊本)、真福寺本(源于1012年的宋刊本)。在敦煌本、惠昕本发现之前,最流行的《坛经》是元代宗宝在公元1291年的改编本。另外有被称为“曹溪原本”的《坛经》流行,此当源于宋代契嵩在公元1056年的改编本。[1]

唐柳宗元《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大师碑并序》,载《全唐文》卷五八七、嘉兴藏本《六祖坛经》的附录。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追赐慧能以“大鉴禅师”谥号,柳宗元乃撰此碑文。

唐刘禹锡《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并序》,载《全唐文》卷六一〇、嘉兴藏本《六祖坛经》附录。柳宗元撰前碑后三年,刘禹锡应曹溪僧道琳之请撰此碑文。另有《佛衣铭》,载于《全唐文》卷六〇八及嘉兴藏本《六祖坛经》的附录。

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十三卷,载《续藏经》第一辑第十四套第三册至第十五套第一册。宗密兼传华严、禅二宗,此为对《圆觉经大疏》的解释,当著于长庆三年(823)至他去世的会昌元年(841)之间。其卷三之下有弘忍、慧能小传可以参考。

《祖堂集》二十卷,题“静、筠二禅德”编。据卷一之文,此书撰于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内容记从过去七佛、印度祖师,从达摩至慧能,至青原下八世、南岳下七世的256人的略历和语录。国内久佚,本世纪从朝鲜发现,现有日本中文出版社1974年的刊本、国内岳麓书社1996年出版的由吴福祥、顾之川的点校本。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八、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的〈慧能传〉。

《六祖大师缘起外纪》,题“门人法海集”。嘉兴藏本《坛经》附录此文,但元代德异本《坛经》一般置于德异序之后,题目称《略序》。此当为后人撰写,至少在元代德异改编《坛经》以前已经存在。[2]

下面依据这些资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慧能的生平和主要禅法思想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