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胄集》和《续宝林传》
在《宝林传》出世后,受此影响产生的第一部禅宗灯史就是《圣胄集》。《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载录:“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在著录《宝林传》之后,紧接着记载:
光化中,华岳玄伟禅师集贞元已来出世宗师机缘,将此祖偈作其基绪,编为《玄门圣胄集》。[21]
《新唐书·艺文志》中的“元伟”即玄伟,“真门”应为“玄门”,当是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史书中的“玄”为“元”和“真”。《圣胄集》的全名应是《玄门圣胄集》,作者是华山的玄伟。他在唐昭宗光化(898—900)年间以《宝林传》的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祖师的传法世系、事迹以及“传法偈”为基础,增编唐德宗贞元(785—804)年间《宝林传》出世以后的禅宗诸师的事迹和语录,集为《玄门圣胄集》五卷。
《圣胄集》书名中的“圣胄”,是取自《宝林传》卷八载所谓梁昭明太子祭菩提达摩祭文中所称的谥号:“南天竺国圣胄大师”。此书久已佚失。前面提到,金藏本《宝林传》的第二卷即是用《圣胄集》补刻的。另外,日本学者从敦煌遗书中发现S4478号、北京图书馆咸字29号上载有诸祖传法偈,并且记有光化二年(899)的纪年,被认为是《圣胄集》的断片。[22]可以断定,《圣胄集》是采用了《宝林传》的历代祖师的传承事迹(机缘)和所谓传法偈,两书有很多相同的内容,但因为《圣胄集》篇幅小,肯定是以虽全面而又概略的方式择取《宝林传》的内容的。至于所说集录“贞元已来出世宗师机缘”,大概是增加在贞元十七年(801)《宝林传》出世之后至光化二年(899)之间著名禅师的传记和语录。在这期间,正是马祖弟子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兴善惟宽、鹅湖大义、章敬怀晖等人及他们的后继弟子、石头的弟子药山惟俨及属于石头法系的德山宣鉴、雪峰义存等人十分活跃的时期。他们有的在各地藩镇的支持下建立寺院,扩大传法范围;有的在京师得到朝廷名臣、士大夫的崇信和优遇。其间马祖系的沩仰宗、临济宗已经形成,石头系的曹洞宗也正在形成之中。然而《圣胄集》到底载录哪些人的传记和语录,因为缺乏资料现已难考证。
在《宝林传》的影响下出现的第二部禅宗灯史是南岳惟劲编撰的《续宝林传》。南岳惟劲,《祖堂集》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十九有传,福州永泰人,嗣法于石头法系的雪峰义存。他在南岳般舟道场传法,一日见寺中收藏的据传说是华严宗创始人法藏制作的镜灯一座,由此领悟法界重重缘起之义,作五字偈颂五章(《祖堂集》本传有载),又作七言《觉地颂》,“广明诸教缘起”,五代后梁开平(907—910)年间编撰《续宝林传》四卷、《南岳高僧传》及《防邪论》等,皆流传于世。《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载有他的《觉地颂》一首。
关于《续宝林传》,前引《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记载:
开平中,南岳三生藏惟劲头陀,又录光化已后出世宗匠机缘,亦由祖偈为由致,集成《续宝林传》。[23]
据此,惟劲编撰《续宝林传》是接续《宝林传》的灯史,在内容上编录光化年间《圣胄集》编成之后的著名禅师的事迹和语录;所谓“亦由祖偈为由致”,参考宋代某些灯史的体例,大概在书前也简略地载录佛祖传承世系和传法偈。此书也早已不存。
《圣胄集》和《续宝林传》的内容,大概为此后编撰的《祖堂集》吸收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