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一时的北宗禅

第四章 盛行一时的北宗禅

中国在宋代以后所说的禅宗,一般是指由慧能开创的南宗禅。然而从禅宗发展历史考察,在唐末以前曾有过南北二宗并行传播的时期,而且至少在弘忍去世(公元674年)到“安史之乱”(755—763年)结束之前,北宗曾在以长安和洛阳东西两京为中心的广大北方地区十分盛行。唐开元二十年(732),慧能的弟子神会在靠近洛阳的滑台(在今河南滑县东)与北宗僧人辩论,宣称南宗慧能曾从弘忍受祖传袈裟,是禅门正统,禅法主顿;北宗没有祖传袈裟,“师承是傍,法门是渐”(宗密《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竭力为南宗在北方传播开辟地盘。由于神会的努力,南宗禅曾在洛阳一带兴盛过较短的时期。但毕竟北宗势力过于强大,神会受到诬陷被流放外地。直到“安史之乱”之后,由于神会主持戒坛度僧敛钱支援军需有功,受到朝廷的支持,南宗的正统地位逐渐得到朝廷的确认。此后南宗才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派,北宗逐渐衰微。

在本世纪从敦煌文书中发现大量早期禅宗文献之前,人们对北宗的历史和禅法所知甚少。在发现敦煌禅籍后的六七十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学者的相继研究,丰富了早期禅宗的历史,为人们了解北宗以及南北二宗的分歧和争论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文献资料。

下面将参考传统佛教史书、碑文和敦煌禅籍对北宗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北宗禅法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