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堂智藏
智藏(735—814),生于南康(在今江西),俗姓廖,自幼出家,当马祖于临川的西里山传法时,乃前往归依,此后跟随马祖到虔州龚公山、钟陵传法,是马祖的上足弟子之一。在马祖死前回到虔州龚公山居住传法,逐渐闻名,虔州刺史李舟师事之。[18]
智藏曾奉马祖之命到长安给南阳慧忠禅师送信。慧忠问他,马祖说什么法。他没有正面回答,却从东走到西,然后站立。慧忠再问,除此之外尚有什么,他又从西边走了回来。慧忠问:“这个是马师的,仁者作么生?”是问他自己说什么法。他回答:“早个呈似和尚了。”(《景德传灯录》卷七〈智藏传〉)说早已向慧忠表示过了。大概是说,马祖和他无什么禅法可说,所做不过是平常事罢了。他又奉马祖之书到径山法钦(道钦)处,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法钦不答,说:“传语,却须问取曹溪。”(同上卷四〈道钦传〉)让他回去告诉马祖,此应从六祖慧能的教导中得到回答。有僧向马祖提出:请离开“四句”(四种判断格式,一般为:A,非A,A非A,非A非非A)、“百非”(对事物的无限次数的否定),直接指示何为“祖师西来意”(达摩来华的目的)。马祖让他去问智藏,智藏托头痛让他去问怀海,怀海说自己“不会”。此僧转了一圈又回到马祖处,向马祖转述经过。马祖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说:“藏头白,海头黑”,意为智藏年长已经白发,而怀海年轻,头发尚黑。这段公案在禅宗史书中经常提到。按照南宗的禅法理论,对于达摩西来的目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因此历代禅师故意对此作出种种不著边际的答语,或以动作示意。马祖一日问智藏为什么不看经,他反问:“经岂异耶?”是说从佛经中可以得出什么新意。马祖说:“然虽如此,汝向后为人也须得。”由此可以看出,马祖并不绝对制止弟子读经。[19]
智藏在龚公山时,有一位秀才来问有没有天堂、地狱。他回答“有”。又问有无佛法僧三宝等等,他都回答说“有”。这位俗士曾向径山道钦参问过这些问题,道钦皆说“无”。因此他问智藏,是不是讲错了。智藏便问他有没有妻子,道钦有无妻子。他说自己有妻子,径山和尚没有。于是,智藏说:“公具足三界凡夫,抱妻养儿,何种不作是地狱粗滓,因什么道一切悉无?若似径山,听公道无。”(《祖堂集》卷十五〈西堂传〉)可见,智藏对于普通在家的人并不硬要他们接受一切皆空的道理。
智藏在当时是位享有崇高声誉的禅僧,驻守江西的高级官员对他也十分崇敬。唐枝《西堂大觉禅师塔碑铭》把智藏与在京城传法的马祖的另一位弟子兴善寺惟宽齐名,比之为当年的“南能北秀”。碑文记载:“太守李公舟,天下名士也,事师精诚,如事孔、颜。”李舟,德宗建中(780—783)年间曾任金部员外郎(《新唐书》卷二二四〈梁崇义传〉),很可能是在此后出任虔州刺史的,曾以十分虔诚的态度师事智藏。据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李舟曾撰《能大师传》,记述慧能传记。此外,《宋高僧传·智藏传》记载:“时亚相李公兼,国相齐公映,中郎裴公通,皆倾心顺教。”这里提到的李兼,兼御史大夫(所谓‘亚相’),从贞元元年至贞元七年(785—791)担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史,对马祖信敬,曾支持经办马祖的丧礼。齐映(748—795),在贞元二年(786)与刘滋、崔造同拜平章事(相当国相),从贞元八年至贞元十一年(792—795)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死于任内。[20]中郎裴通,很可能是在观察使下面的武职官员。智藏死于元和九年(814),享年80岁。
《宋高僧传》本传所说:“谏议大夫韦绶追问藏言行,编入图经;太守李渤请旌表,至长庆元年谥大觉禅师”,是稍后的事情。韦绶,《旧唐书》卷一六二有传,在宪宗元和十年(815)为太子侍读,再迁谏议大夫,后因“以人间鄙说戏言以取悦太子”,乃出为虔州刺史。此时智藏已死,可能是出于对智藏的敬仰,才向其弟子或他人询问他生前的言行,然后编入某种“图经”。当穆宗即位(820年正月)之后,韦绶被召回京任尚书右丞兼集贤院学士。李渤(773—831),《旧唐书》卷一七一有传,穆宗即位后任考功员外郎,年底因直言得罪权臣,大概在长庆元年(821)被排斥出京任虔州刺史(“太守”),在职不到一年即迁江州刺史。他在任虔州刺史时为智藏“请旌表”(请赐谥号及塔额)及写碑文,同年朝廷谥智藏“大觉禅师”之号、塔曰“大宝光”。但智藏的塔,是在薛放任江西观察使时建成。薛放,《西堂大觉禅师碑铭》误作“薛倣”,《旧唐书》卷一五五有传,是在敬宗宝历元年(825)死于任内的,故智藏塔应建于此前的长庆(821—824)年间。从《宋高僧传·智藏传》所引文字来看,此传当是据韦绶、李渤的文字撰写,应当说是最可信的,缺点是记述过于简略。
唐枝,或作唐技,出身并州唐氏望族,曾任考试官、刑部郎中。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下记载,唐宣宗大中九年(855)正月因与“守尚书职方员外郎裴”主持考试有失“公当”,被贬官虔州刺史。但《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纪〉记为大中九年三月,“试宏词举人,漏泄题目”,“侍郎裴谂改国子祭酒”,“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虔州(原误作‘处州’)刺史”。据《西堂大觉禅师碑铭》,智藏的塔在唐武宗“会昌灭佛”(845)中被毁,“后八年,当大中七年(853)十月九日今皇帝(按:宣宗)复诏立焉”,仍用旧额“大宝光”之号。唐枝来此州时,智藏的上足弟子国纵在洪州开元寺,国纵的弟子法通已将智藏的塔复建完毕,带着抄录原来李渤所撰碑文,请唐枝参照重撰《塔碑铭》。唐枝因为刚来此州,未便立即答应,但过了五十日,“奉制授尚书左曹正郎”,便应请撰写此碑铭。由于此碑是据传抄的李渤的碑文而写,并且现存者又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赣州府志》刊印本所载,其中难免有误,例如将智藏的卒年作元和十二年,但却说“后八年”穆宗皇帝诏谥“大觉禅师”……穆宗在位仅四年,从元和十二年(817)到穆宗去世(824年正月)不足八年,而如果按《宋高僧传》的记载,智藏卒于元和八年(814),敕谥号是长庆元年(821),首尾正八年。可见,《宋高僧传·智藏传》所记智藏的卒年是可信的,此与《景德传灯录》的记载也一致。[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