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世牛头宗祖统说的法融传记和传法世系
法融被后世牛头宗奉为祖师,说他从禅宗四祖道信受法,自成传法世系,即:
从道信至慧忠、玄素为七代,若从法融开始到慧忠、玄素为六代。此为牛头宗所奉的祖统说,但从史实考察是难以令人相信的。
在所有有关的资料中,刘禹锡在太和三年(829)所写的《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是比较有影响的。太和三年浙江西道观察使李德裕(787—849)出资让秣陵令为法融建造新塔,命刘禹锡写此《塔记》记事。其中说:
初摩诃迦叶受佛心印,得其人而传之,至师子比邱,凡二十五叶,而达摩得焉,东来中华。华人奉之为第一祖。又三传至双峰信公。双峰广其道而歧之:一为东山宗,能、秀、寂其后也;一为牛头宗,岩、持、威、鹤林、径山其后也。分慈氏之一支,为如来之别子,咸有祖称,粲然贯珠。
贞观中,双峰过江,望牛头顿锡曰:此山有道气,宜有得之者。乃东,果与大师相遇,性合神契,至于无言,同跻智地,密付真印。揭立江左,名闻九围,学徒百千,如水归海。由其门而为天人师者,皆脉分焉。
是说在贞观(627—649)年间,道信过江访见法融,向他秘密传授达摩心法,从此禅宗分为两支:一是以蕲州黄梅县东山(冯茂山)为中心的东山宗,南宗的慧能,北宗的神秀、普寂皆属于这个法系;一个是以牛头山为中心的牛头宗,自法融以后,智岩—法持—智威—鹤林玄素—径山法钦(道钦)继承这个法系。按照这个说法,牛头宗是早于南宗与北宗的,因为南北二宗是在五祖弘忍之后才分出的。刘禹锡写此铭文时,北宗已经衰微,南宗正在迅速兴起,马祖、石头的门徒活跃于南北禅林之中。刘禹锡在铭文中所说的牛头宗的传法世系,自然是采用了当时牛头宗内部已经流传的说法。在他所说的传承世系中没有智岩之后的慧方。
然而在现存记述牛头宗传法世系的碑文中刘禹锡的《塔记》不是最早的,此前尚有李华写的《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鹤林寺玄素(666—752)是智威的弟子。《碑铭》说:
初达摩祖师传法,三世至信大师。信门人达者曰融大师,居牛头山,得自然智慧。信大师就而证之,且曰:七佛教戒,诸三昧门,语有差别,义无差别;群生根器,各各不同,唯最上乘,摄而归一。凉风既至,百实皆成。汝能总持,吾亦随喜。由是无上觉路,分为此宗。……融授岩大师,岩授方大师,方授持大师,持授威大师,凡七世矣。
据此,从道信至玄素为禅宗七世;从法融至玄素为牛头宗六世。自然,玄素是牛头宗的六祖。其中说道信会见法融,为他得“自然智慧”作印证(印可),并且告诉他说:一切教戒佛法虽表达言词不同,但根本义理没有差别;众生素质深浅不一,最上乘的达摩禅法统摄一切佛法,可以为所有的众生接受。以上情节、传承世系大体上为以后的禅宗史书继承,但对法融以后牛头宗的六祖是玄素还是慧忠,说法不一。
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列出牛头宗的传法世系是:慧融(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他虽以慧忠(683—767)为牛头宗六祖,但又说:“智威弟子润州鹤林寺马素(按:玄素俗姓马)和上,素弟子劲(按:‘径’之误)山道钦和上相袭,传此宗旨。”他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都对牛头禅法作了评述。五代南唐静、筠二禅僧编《祖堂集》卷三、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也以慧忠为六祖。
问题是这种传承世系有多少真实性呢?是如何形成的呢?
前面提到,法融是从明法师受般若三论之学,并精《法华经》、《华严经》、《大集经》等的学僧,虽重禅修,可称为禅师,但与达摩禅系的人并无关系。如果说与明法师为同辈的吉藏(549—623)是三论宗的创始人,那么,按隋唐时期中国宗派松散,宗派意识薄弱的特点来看,法融既不是三论宗的人,恐怕也难以说他是天台宗或其它宗的人。法融仅比黄梅双峰山道信(580—651)小14岁,在晚年都很有名,后世所传说的带有神话色彩的道信过江向法融传法的情节,是难以凭信的。道宣晚年在《续高僧传·习禅六之余》中特别补写法融、道信二人的传[26],皆没有记载道信曾向法融传法的事,是个十分有力的证明。
被奉为牛头宗二祖的智岩(577—654)在《续高僧传》卷二十有传[27]。他原是隋末唐初的武将,武德四年(621)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出家,后在江宁一带传法。弟子中有名善伏者,曾从道信受“入道方便”法门,从智岩受“无生观”等[28]。惠明,也称“青布明”,曾在智岩门下“咨请禅法”10年[29]。据《法如禅师行状》(载《金石续编》卷六),北宗法如(638—689)曾师事“青布明”。这位“青布明”大概就是惠明。然而在《续高僧传》的法融、智岩二人的传中都没有记载他们之间有师资关系,更没有记述他们与达摩禅系发生交涉的事。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绝对排斥智岩在某个场合曾听法融讲经说法,但这却不是如同牛头宗所说的那种禅宗嗣法关系。至于善伏曾从道信受法,惠明传法于法如,仅是说明在智岩以后,其门下已开始与达摩禅系的人发生联系。
至于三祖慧方,在《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皆无传,仅在《景德传灯录》卷四有略传,谓从智岩嗣法,后传法于法持,回到茅山。
据学者考察,确实与达摩禅系建立关系的是牛头四祖法持[30]。法持(635—702)在《宋高僧传》卷八有传。他在13岁时(647)到黄梅礼谒五祖弘忍,“蒙示法要,领解幽玄”,后归青山(即牛头山)[31],仍师事“方禅师”(当即慧方),后嗣法,“绍迹山门,大宣道化”。在此传中有这样一段插话:
时黄梅谢缘去世(按:弘忍卒于咸亨五年,公元674年),谓弟子玄赜曰:后传吾法者可有十人,金陵法持即其一也。是知两处禅宗,重代相袭。后以法眼付门人智威。[32]
这当是《宋高僧传》作者赞宁根据牛头宗的传承资料加进去的。在唐净觉《楞伽师资记》(著于712—716年之间)内引有弘忍弟子玄赜的《楞伽人法志》,谓弘忍死前对玄赜说:“……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所说10位弟子有神秀、智诜、刘主簿、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义方,如果加上玄赜本人是11人。[33]剑南保唐禅派的《历代法宝记》中对此也有引用,同样其中也没有金陵法持的名字。前引法持是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说法显然是出于牛头宗的编造。编造者是在知道《楞伽人法志》之后,有意把法持的法系附属弘忍门下才造出这种说法的。《楞伽人法志》的编著时间应在神秀去世(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之后,此时法持已经去世,北宗由普寂主持,在以东西二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十分盛行。牛头宗教团由智威(646—722)主持,在佛教界已有较大的影响,如《宋高僧传》卷八〈智威传〉所说:“望重一期,声闻远近,江左定学,往往造焉。”[34]大概由智威或其教团中有影响的人物为强调他们的禅法传自东山法门,才造出法持为弘忍十大弟子的说法。但此说传承的时间不长,到其弟子慧忠、玄素之时,牛头山教团已经不甘心依附于弘忍之后的北宗,出于对抗北宗的意图,编造出新的传法世系说。此即如前面李华《故径山大师碑铭》、刘禹锡《融大师新碑记》所说的法融从道信受法,然后相继传承,自成世系的牛头宗祖统说。[35]
综上所述,法融原是精于般若三论等经论的学僧,重视坐禅,在以东山为中心的达摩系禅法盛行之后,继承法融法系的牛头山教团有意向东山法门靠拢,于是,把曾从弘忍受法的法持说成是弘忍的在四方传法的十大弟子之一,后来出于对抗北宗的意图又造出法融直承道信禅法,自成禅法传承世系的牛头宗祖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