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学佛法者必须建立“真正见解”

(一)要求学佛法者必须建立“真正见解”

临济义玄虽以“喝”著称,但也十分重视对弟子正面说法。禅宗寺院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一套上堂说法,教导弟子的制度和仪规。禅寺的最高主管者和禅师自然是住持,也称方丈、堂头和尚,一般在特定的日子,如每月初一(旦)、十五日(望),或者在夏安居的开始(结制,四月十五日)、夏安居的结束(解制,七月十五日)、冬至、除夕以及各种纪念性节日,上法堂登坛(或称“高座”)说法;或是应尊贵施主的请求上堂说法,并回答参禅者的质询。此称“上堂”,在有的场合也称“升座”。他们也经常不定期地,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向僧众说法,回答学人的提问。此为“小参”。若在早晨、晚上进行,则称之为“早参”或“晚参”。他们向门下僧众说法,皆称“示众”。他们在说法当中,称门下听法者和参禅者为“大众”,或“诸兄弟”、“诸人”、“学人”、“参学人”等。义玄常称之为“道流”、“参学道流”,有时也称之为“大德”。

《临济录》的主体部分就是临济“示众”说法的语录。在前后不同版本的《临济录》中都基本保留着它的原型。据此,义玄教诲徒众时一再要求他们建立“真正见解”。《临济录》[18]载:

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

道流,切要求取真正见解,向天下横行,免被这一般精魅惑乱。

夫出家者,须辨得平常真正见解,辨佛辨魔,辨真辨伪,辨凡辨圣。若如是辨得,名真出家。

大德,莫错。我且不取你解经论,我亦不取你国王大臣,我亦不取你聪明智慧,唯要你真正见解。[19]

所谓“真正见解”,自然是在整体上对佛法建立正确的见解。这不外是对于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菩提,修行与解脱,众生与佛、菩萨,空与有,色与心等等问题形成与禅宗宗旨相一致的见解。当然,这里实际是义玄所认可的禅法见解。义玄不要求弟子懂得多少经论,也不问他们的出身地位,也不看他们是否聪明……而只要求他们具有真正见解。他认为,具有真正见解,才能确立对达到解脱的信心,明确行为准则,虽处在世俗环境而不受其制约和影响,“去住自由”;才能不受别人、别的学说的吸引和迷惑。

义玄所谓的真正见解主要有两点:一是发挥大乘佛教的佛性学说,宣述佛在自身自心,不必外求,甚至形象地称自身所具有的佛(佛性、本心)是“无位真人”;二是依据般若“空”的思想,认为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空无自性,不仅不应执著外在事物(色法),连自己的自性及一切感性认识(心法)也不应执著。他要求依据此两点,确立自己修行、传法和处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