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迁的禅法思想
达摩法系的禅法以佛性论为基础,重视心性的觉悟。可以认为,北宗、南宗以及南宗的各个派系的禅法都强调心在解脱中的作用,以心为修行解脱的着眼点,但在对心的解释中侧重点是不尽一致的,或强调空的方面,或强调有的方面,或强调相即不二的方面。希迁的禅法也在肯定人人生来具有佛性的前提下来展开它的修行解脱论的。总的来看,希迁在对心性的解释中更侧重心性的空寂无为的方面,而在讲如何达到解脱时则引导人们树立自信,认识自己本来已经解脱,不必再有对外的任何追求。
唐代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把石头、牛头两个禅系都归纳为“泯绝无寄宗”,说他们的禅法是“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迷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便令心行与此相应,不令滞情于于一法上,日久功至,尘习自亡,则于怨亲苦乐,一切无碍。”[44]
这段话的要点有三:一、无论是石头希迁的禅法,还是牛头法融的禅法,都是强调一切皆空,从主体到客体,从圣法到凡法,从众生到佛,从万物到心,都空幻非有,不仅如此,就连体认这种境界的智慧也不可得;二、基于这种理论,对于修行者来说,便无所谓修与不修,无所谓成佛与不成佛,没有任何法则必须遵循;三、如果自己的心境能与此契合,不执著于内外物我的任何一点上,长此下去自己原有的烦恼便会自然而然地泯灭,达到解脱。牛头禅派的禅师受奉般若中观学说的三论宗的影响,在论证自己的禅法时常从诸法性空的方面来进行解释。同样,希迁的禅法也直接受到般若中观思想的影响。当然,正如宗密所说,这两个禅派“不但以此言为法”,它们分别还有别的主张。下面对石头希迁的禅法略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