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悟
2025年09月26日
(三)道悟
道悟(748—807),俗姓张,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人。年14岁在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出家,25岁时在杭州竹林寺受具足戒,此后四处参访名师。先投到径山牛头宗道钦(国一)禅师门下学习禅法五年,悟得佛性的道理,受到印可。大历十一年(776)隐居于余姚的大梅山,经三四年。建中初年(780)到钟陵(原名豫章,今江西南昌)参谒马祖禅师。翌年秋,到南岳参谒希迁禅师。(《宋高僧传》卷十本传)道悟问:“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希迁不正面回答,说:“我这里无奴婢,离个什么?”最后从希迁的“汝道阿谁是后人”的问语中得悟。(《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本传)[56]
道悟先后到澧阳(今湖南澧县)、景口传法,后居于当阳柴紫山,前来参禅者日多,名闻远近。经有人上报荆州连帅(当指荆南节度使),迎请道悟到荆州府治所在地江陵城内传法,受到城内僧俗的欢迎。后来,他被请入城西的天皇寺居住传法。江陵府尹右仆射裴公敬重道悟,特地盛礼前往拜谒问法。道悟“神气洒落,安详自处”,答语精妙肯切。在与裴公的交往中“以为是法平等,不见主客”,从不逢迎。由于得到地方长官的支持,“自是禅宗之盛,无如此者”。
道悟一生,“行在于《璎珞》(按:传为后秦行竺佛念译《菩萨璎珞本业经》,讲菩萨阶位和大乘戒律),志在于《华严》”。(《宋高僧传》卷十)[57]可见,他虽为禅僧,但仍重视持戒,弘扬《华严经》思想。元和二年(807)去世,年60岁。弟子有慧真、文贲、崇信等,“或继坐道场,或分枝化导”,世称“天皇门风”。(《宋高僧传》卷十)唐太常协律符载为道悟撰写的碑文今存[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