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隧道内镜微创治疗体系的创建与推广

基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隧道内镜微创治疗体系的创建与推广

主要完成人周平红李全林徐美东钟芸诗蔡明琰姚礼庆陈巍峰张轶群陈涛胡健卫任重秦文政马丽黎朱博群王萍

完成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消化道肿瘤和严重功能性胃肠病传统治疗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创伤大、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传统内镜手术虽创伤小、恢复快,但不可避免地破坏消化道管壁完整性,发生穿孔及瘘的风险较高。本项目历时5年,从技术标准化、适应证扩展和并发症防治开展系统研究,创建并推广隧道内镜微创治疗体系,显著降低内镜手术穿孔及瘘的发生率,达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创新点如下。

1.率先建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新策略,取代外科手术成为金标准,纳入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制定的《POEM白皮书(2014)和指南》(2016)。创新内容包括:①国际首批开展(2010年8月),完成例数最多(2 499例,占世界1/2),疗效91.4%,优于欧美78.5%,牵头制定国内外首部《专家共识》,成为我国行业标准;②优化手术流程,国际首创多种手术方式(“推-拉”技术等),被欧洲消化内镜学会前主席Neuhaus教授命名为“POEM Zhou's Procedure”;③拓宽适应证:打破年龄、复发再手术和严重程度的禁忌,提高手术适用率(从30%至95%),成果发表于内镜领域顶级期刊GIE(影响因子6.50分)和Endoscopy(影响因子6.11分),被ESI评为高被引论文;④率先对POEM并发症防治进行系统评价,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Endoscopy期刊。

2.首创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作为标准术式在国内外广泛推广,被纳入ASGE《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疗指南(2017)》。创新内容包括:①2012年1月在GIE报告世界首例STER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Khashab教授盛赞为“内镜治疗的革命性技术”;②优化STER手术流程,拓宽适应证,使95%以上固有肌层肿瘤可内镜切除,受邀在AJG期刊(影响因子9.57分)撰写专题社论;③率先对STER并发症防治进行系统评价,成为2016年ASGE《胃肠镜操作中CO2使用指南》的重要证据。

3.首创两项隧道内镜新兴技术:①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经黏膜下隧道内镜憩室中隔离断术(STESD)治疗食管憩室,有效避免传统内镜手术高达6.5%穿孔风险,发表于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18.39分);②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消化道腔外肿瘤切除术(ETER),使内镜切除真正由腔内走向腔外,成果发表于AJG期刊。

发表代表性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19篇,总影响因子109.816分,被他引453次;出版《专家共识》1部,中英文专著6部。举办国际会议及培训班80余次,在欧美等国手术演示200余次,培训包括美国梅奥诊所在内的国内外学员3 000余名。创立“中山内镜”国际顶尖技术品牌,有力提升中国消化内镜国际影响力。成果被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家知名大型医院采用,诊治患者10 000余例,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