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人解剖学特征单髁置换假体参数优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 涂意辉 薛华明 马 童 文 涛 蔡珉巍 刘晓东 杨 涛
完成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对于终末期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全膝置换术和单髁置换术。单髁置换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具有更多超过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将代替全膝置换成为治疗膝关节单间室关节炎的首选技术。但是,单髁假体来源于进口,技术参数完全按照欧美人种设计,与亚洲人种的解剖学特点不能完全匹配,配套工具常常发生偏差,应用中产生诸多问题,限制了该项优越技术的推广。目前,该技术在国内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可靠的单髁假体尺寸选择工具,导致假体大小不匹配。缺乏精准的定位引导股、胫骨假体的准确植入,导致假体安置困难、力线偏移等。
本团队2007~2015年历时8年围绕单髁置换术开展长期的研究,重点围绕假体大小的精准评估和假体位置的精准放置。关键发明点包括:①研发适合中国人特点、高精度单髁假体尺寸选择工具,使假体尺寸更加匹配国人解剖,大大减少误差;②研发精确,便捷的术中定位系统,指导胫、股假体精准植入,大大减少力线不良问题。胫骨侧研发定位系统指导胫骨假体精准置放。同时,股骨侧包括3项关键技术。假体植入指示导引技术:首次将自主研发的股骨髁预处理器及指示器配套导引技术应用于单髁置换术,测量精准,操作简单,减少并发症,满足临床医师日常工作的需要;股骨非髓定位技术:研究应用股骨非髓腔定位器,首次提出采用股骨非髓定位法进行股骨假体的置放;股骨髓外定位技术:研发并应用股骨髓外定位器指导技股骨假体的精准置放。本项目经过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中心查新后认为,项目综合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获得杨浦区人才专项发展基金(鼎元资金)转化类资金资助。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1项国家专利授权许可于上海市申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相关专利产品用于国内5家大型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果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期刊5篇,中文23篇。2010~2015年连续举办国家级及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国内外大型会议推广、交流20次,连续两届获得全国COA骨科年会优秀青年论文比赛一等奖。荣获上海市康复医学技奖一等奖1项,第八届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金奖2次、银奖1次。基于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系列创新技术,由涂意辉领衔的关节外科团队于2016年12月被评为“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
基于国人解剖特征研发单髁假体的关键技术,发明生产的工具便捷、精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节约了1/3的社会成本。患者功能恢复更快,更加优良,疗效确实可靠,同时大大缩短手术医师的学习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