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础研究
2025年08月10日
三、基础研究
1.分子标记物:首次报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蛋白标识物;证实H2AK119单泛素化水平及H3K27三甲基化水平与胰腺癌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2.分子机制:首次报道转录抑制因子Snail调控组蛋白泛素化水平促进胰腺癌转移的详细机制;miR-329通过GRB2调控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核磷蛋白NPM1等在胰腺癌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
迄今,课题组已累计完成3 910例胰腺癌外科综合治疗,2 189例长期随访患者中,5年及以上生存者452例,总5年生存率13.8%,根治术5年生存率19.5%,整体疗效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之列。发表代表性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20篇,总影响因子88.37分,被引用259次。主编专著3部,参编7部。主编的《机器人胰腺外科手术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37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19次,连续2年获国际机器人外科大会发言一等奖。国际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主席Giulionatti评价该项目开展的“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具有原创性。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33家医疗机构并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2012年受邀成为全球网络大学的授课单位,为多个国家培训千余名胰腺外科医师。研究结果已纳入中华医学会编制的《胰腺癌诊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