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放疗核心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肺癌放疗核心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 傅小龙 蒋国樑 冯 雯 夏 冰 王艳阳 朱正飞 张 琴陈桂圆 李 玲 蔡旭伟

完成单位 上海市胸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疗是各种和各期肺癌重要治疗手段,然而放疗中一些核心技术环节(靶区、剂量和质量控制等)等并不是非常明确,这严重影响了肺癌的放疗疗效。探索放疗的核心技术建立和临床应用(合理的放疗靶区、最佳分割剂量以及质控体系建立),使之不断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本课题以发病率高、预后差的肺癌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早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Ⅲ期NSCLC这些以放疗为核心治疗的肺癌病种中,将放疗相关参数的优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规范放疗的合理化照射范围、放疗总剂量、放疗参与时机,建立了依据自己的条件下确定靶区外放的边界、图像配准及临床应用质控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提高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项目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肺癌合理的放疗靶区范围:关于局限期SCLC明确放疗的范围仅限临床可见病灶的累及野放疗模式的研究,是目前最大的队列报道,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并纳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关于ⅢA(N2)期NSCLC完全手术后的术后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临床靶区的理论基础、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相当的原创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2.肺癌最佳放疗分割剂量:关于局限期SCLC最佳放疗分割方式的研究,被纳入美国医师继续教育学习内参,说明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于局部晚期NSCLC大分割放疗进行Ⅰ/Ⅱ期剂量递增研究和Ⅲ期临床研究,探索最佳剂量分割模式。研究结果被收录于美国放疗年会获得最佳摘要。

3.建立肺癌放疗的质量控制体系:早期不能手术的NSCLC立体定向放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高治疗的精准性、保证有限分次治疗的质量,是国内最早数据收集研究的团队,建立了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国内规范。所有文章均发表在《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上,为其他中心临床应用提供参照。

项目完成单位是我国最大的胸部肿瘤诊疗基地,我们建立了肺癌放疗核心技术:肺癌放疗范围的确定、肺癌放疗最佳分割剂量;肺癌放疗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额外的支出,是一项实用、疗效确切、易推广的放疗技术。发表相关论文20篇,SCI收录11篇,中文核心期刊9篇,包括放疗及肺癌的权威杂志,5篇发表在放疗专业杂志一区,总影响因子41分,被引用93次。其中关于SCLC放疗靶区的研究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所收录,也被列为美国放疗医师继续教育项目必修文章;关于局部晚期NSCLC最佳分割剂量的临床研究被收录于美国放疗年会获得最佳摘要,受到国际相关领域的认可。研究成果多次在美国放疗学年会、欧洲放疗年会等会议上作特邀报告,每年定期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0名;成果推广到国内16家知名三甲医院,包括浙江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和南昌肿瘤医院等,在临床和科研上广泛应用该相应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