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系统在关节炎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蠲痹法的调控机制
主要完成人 梁倩倩 徐 浩 王拥军 邢联平 施 杞 崔学军 舒 冰李晨光 赵永见 李金龙
完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该成果属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范畴。本项目组致力于“关节炎病理变化和淋巴系统相关性研究关节炎病理变化和淋巴系统相关性研究”,形成了以下创新成果。
1.率先建立了ICG-NIR活体动态检测淋巴回流、小动物超声和CE-MRI检测淋巴结体积、全片扫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淋巴管分布等技术,形成了以淋巴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价关节炎病理变化的方法学体系。形成了以淋巴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价关节炎病理变化的方法学体系。
2.首次证明了淋巴回流障碍的分子机制是炎症因子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损伤平滑肌细胞,明确了关节炎急性期、慢性期淋巴回流功能的变化规律。首次提出淋巴系统回流功能障碍是关节炎的重要发病因素。首次提出淋巴系统回流功能障碍是关节炎的重要发病因素。
3.首次证明了抑制淋巴回流加重、促进淋巴回流减轻关节炎症;B细胞淋巴结移位及淋巴结萎缩加重关节炎症。开创了采用淋巴系统研究关节炎病理变化过程的新领域。
4.首次证明“蠲痹法”(蠲痹汤、加味牛蒡子汤、独活寄生汤及有效组分)通过刺激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回流,减轻关节炎症。首次提出“从痹论治”调控淋巴系统结构和功能,开拓了调控淋巴系统结构和功能,开拓了“蠲痹法”防治关节炎疗效机制研究的新思路。
5.揭示了淋巴回流障碍造成关节内炎症产物聚集成“痹”的病理变化规律,系统地证明了“蠲痹法”能够促进淋巴回流,减轻关节炎临床表现。创新性提出“淋巴系统结构异常与功能障碍是导致关节出现痹证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淋巴系统结构异常与功能障碍是导致关节出现痹证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痹证”理论。
先后获得25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资助。代表性SCI收录论文20篇,被引443次,总影响因子101.8分(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3.3分);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专门作亮点文章介绍本项研究成果,主编Jenny Buckland教授评价本项研究为“靶向关节淋巴功能的治疗方法将在关节炎治疗中崭露头角”。主办国际骨生物学研讨会7次,荣获OR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国际学术奖12项,ISTP收录45篇。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等10部,培养38名博士及硕士生,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获得授权专利7项并在全国79家单位推广,产生了极大的学术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