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中国国情的喉癌治疗策略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符合中国国情的喉癌治疗策略基础与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人 周 梁 陶 磊 吴春萍 谢 明 陈 慧 高春丽 龚洪立曹鹏宇 张 铎 任恒磊 杜怀栋

完成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和多发的恶性肿瘤,这不仅是致死性疾病,也是致残性疾病,同时还呈现出年轻化的发病趋势。以往的喉癌治疗主要以延长患者生命为目标,对生活质量关注甚少,喉功能的保留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渴望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发音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鉴于此,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本项目组致力于符合我国国情的喉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力求通过多方向全方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解决目前广大喉癌患者生活质量差的难题,提高全国的喉癌治疗水平。本项目组围绕喉癌细胞株的建立、肿瘤干细胞、肿瘤基因、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给药载体等方向进行基础研究;以喉功能保留为核心开展了功能保全性喉癌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在国内成功建立了新的喉鳞癌细胞系——FD-LSC-1,解决了目前国内喉癌细胞系缺乏的难题。该细胞系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喉癌研究的发展。

2.在国内首次分离并鉴定CD133+喉癌干细胞及侧群细胞,揭示了喉癌干细胞特异性基因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喉癌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调控因子,为开展喉癌靶向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同时,在国内率先筛选出喉癌特异性miRNA表达谱和lncRNA表达谱,促进了喉癌的精准化治疗,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喉功能。

3.在免疫微环境方面,本项目组首次发现喉癌相关中性粒细胞可以显著抑制CD4+/CD8+T细胞增殖及活化;阐明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是喉癌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参与者,为开展免疫治疗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在生物微环境方面,本项目组首次明确了人体喉黏膜部位微生物菌群的动态性结构,创新性地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喉癌的危险因子,为喉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将使喉癌的功能保留效果上了一个新台阶。

4.本项目组首次采用主动靶向策略,以EGFR作为喉癌治疗靶点,构建多肽GE11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解决了目前化疗药物靶向性差的难题,大幅度提高了化疗药物的作用,使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功能保留率都显著提高。

5.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保留喉功能的喉癌手术,首次成功完成“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术”,进行全喉切除术后发音重建的研究。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开展喉癌的综合治疗,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保证生存率的同时,提高了喉功能保留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本项目组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执笔了《CSCO头颈肿瘤诊疗指南》,在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SCI收录论文。项目成果在美国头颈年会、国际头颈联盟会议、全国耳鼻咽喉年会等重大会议中进行交流和推广,获得广泛好评。成功举办国际头颈肿瘤联盟巡讲等国内外大型会议和头颈肿瘤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关键技术,累计参与人数达1 000余人。研究成果已经在多家大型医院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喉癌的规范化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