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和临床应用

疑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和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 赵仙先 李 攀 许旭东 秦永文 陈 峰 白 元 刘夙璇

完成单位 上海长海医院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因心脏结构严重异常,如不及时治疗预后很差。外科手术是CCHD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封堵器材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CCHD由于解剖复杂、多样,介入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等问题一直是介入治疗的难点。近10年来,本心血管中心在前期封堵器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不断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创新和封堵器材改进,进一步探索介入技术在CCHD中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项目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将改良导丝保留技术成功应用于CCHD的介入手术中,该新技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又提高了CCHD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采用皮下“8”字缝合技术进行股静脉止血,该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达到对穿刺点即刻止血的效果,减少卧床时间;首创经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行室间隔缺损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相比传统股动脉入路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股动脉穿刺引起的血管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痛苦,且不增加操作难度。

2.国际上首次提出瓦氏窦瘤破裂(rupture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RSVA)的介入新分类,这种新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介入医师了解RSVA的血管造影形态,为临床选择适合的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项目组进一步探讨RSVA介入治疗适应证,将国产封堵器应用于RSVA的治疗中,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拓宽了介入治疗指征。以上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其中一篇短篇报道于2013年发表于影响因子15.2分的Circulation杂志。

3.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的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单发开口、瘘管直径小、瘘口邻近无重要冠状动脉分支者。但是,对于中大型、血管扭曲等一些特殊类型的CAF,应用弹簧圈介入封堵后再通率高。本项目组国际上首次成功应用弹簧圈联合Onyx胶的方法治疗复杂CAF。该技术大大提高了CAF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手术费用,为CAF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在介入治疗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

项目完成单位是我国首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每年完成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3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Circulation、Eurointervention、Int J Cardiol等心血管领域著名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总影响因子77.19分,最高影响因子15.2分,发表中文论著23篇;多次在东方心血管病学会议、长城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CIT介入大会等进行学术交流;主编、参编专著4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16人;近5年,本项目组成功举办了5次全国会议暨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相关技术在全国数家医院推广应用。本项目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疑难、复杂CHD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和新理论,扩大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促进了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