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介入治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 茅爱武 纪建松 奚杰峰 薛 雷 冷德嵘 孙贤俊 尚鸣异马 骏 吴绍秋
完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病死率高。本项目聚焦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的新器械、关键技术和应用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提出解决相关临床治疗问题的关键技术及策略,产学研密切结合,注重创新转化和应用推广,制定了综合介入治疗的应用技术规范标准,取得了丰硕成果。
1.聚焦消化道支架及肿瘤内镜下介入治疗国内发展现状,研发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化道支架系统,提高了消化道支架的安全性、有效性、顺应性、稳定性;发明一种应用于消化道超高分辨率病灶成像、远程注射系统,提高了肿瘤内镜下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发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化道支架及输送系统(“蘑菇头”结肠支架、OTW输送器等),最大限度解决了传统支架存在的安全性、有效性、顺应性、稳定性等突出问题,改变了消化道支架严重依赖进口、缺乏远距离肠道支架输送器械和置入技术等现状,项目组2010年至今分别放置上述研制食管、十二指肠、结直肠支架1 038枚、446枚、594枚,置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8.29%、95%,支架置入堵瘘成功率约97.2%,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研发了LuminScan系统及远程注射针,该成像系统比现有超声内镜分辨率高至少10~15倍、横向分辨率比现有OCT内镜探头高至少1倍,产品能精准实现消化道早癌的早期内镜下介入治疗。
2.针对消化道恶性梗阻,提出了新的综合介入治疗策略,建立了支架置入技术规范流程及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提出“支架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新的综合介入治疗策略,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本研究统计近10年394例食管和胃肠道瘘行支架封堵术患者,综合介入治疗策略可延长恶性消化道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月余,使消化道恶性梗阻患者1年生存率由30%提高到63%,制定和建立“消化道支架应用技术规范流程”并推广应用,项目组研发支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7%,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3.围绕消化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发现了消化道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新的靶蛋白、基因,并阐述其参与肿瘤调控的途径及临床意义。基础研究为消化道肿瘤综合介入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项目完成单位是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在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2篇,总影响因子219.7分,他引312次。获得授权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消化道支架已上市产品26个,支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7%。近3年累计销售支架产品30.67万套,出口额达1 357万美元;主编、参编专著8部,受中华医学会委托主持组织制定我国《非血管腔介入技术规范流程2015年版》,已纳入“十二五”医师培训工程规划教材。主办国家级继续教学习班18届,培训学员12 200人次。目前,产品在全国多家医院临床应用,每年患者达3万例以上,项目产品不仅帮助腔道狭窄或梗阻患者,迅速解除腔道梗阻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