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科普系列作品集
主要完成人 杨青敏 曹健敏 洪 洋 周 静 乔建歌
完成单位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慢性疾病(简称慢病)频发,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加重国家医疗负担。为传播慢病知识,提升居民慢病认知,项目组精益求精,以专业科学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文字、活泼有趣的插图为载体传递慢病知识,不断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丛书写作立足原创性、实用性,从一本到分系统、分人群、分病种的系列丛书,最终形成慢病科普系列作品集,涵盖10册慢病科普著作,编著历时12年,发行量近6万册,始终为患者需求而书,为慢病科普而书,为全民健康而书。项目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合作性:前期调研由社工、社区骨干及志愿者共同完成,深入上海市各社区了解居民健康知识认知度及需求种类和形式,为科普书籍的编写奠定基础,使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原创性:《图解家庭护理》中操作技能插图由护理人员亲自演示拍摄,指导家庭实用护理操作技术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原创性。
3.针对性:《家庭护理全指导》针对肿瘤患者、卧床患者等不同人群进行分册,而四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从四季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阐述,针对性强。
4.实用性:作品根据需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录制“老年居家照护技能”和“老年健康操”视频上传,扩大健康知识覆盖面,实用性强。
5.拓展性:借助作品集,团队创新线下慢病护理科普形式:听讲座、看模型、学技能、练操作;拓展线上慢病护理科普形式:电视电台、科普云、腾讯视频、公众号等形式,受益8万余人;助力周边社区和西部地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开展科普活动300余场,科普惠及闵行区马桥、江川、颛桥、新虹等13个社区、受益人群达5万人;获上海市科委及闵行区科委科普项目立项,为科普作品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本项目完成人践行志愿者科普文化行动,传递慢病科普模式,以点带面辐射上海市各区县,并赴青岛、郑州、杭州、南昌等地科普授课,宣传健康教育方法和创新形式,向四川、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赠书共计6 000余册。立足此基础,不断深化内涵建设,促进学科进步。
目前,团队获得市级、区级科普项目立项6项,获得经费支持90余万元,发表相关论文14篇,形成“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链接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具备良好素质的慢病管理人员,其中科普讲解员40名,社区老年慢病科普管理护士200余名。有效普及慢病常见病、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慢病自我管理认知水平,降低老年慢病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负担,间接减少国家医疗费用支出,节省国家医疗卫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