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疾病科普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 施国伟 王阳贇 史朝亮 屠民琦
完成单位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社交癌”,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由于年龄、生育、肥胖等原因,患者会出现膀胱颈及近段尿道下移,尿道黏膜出现封闭功能减退,尿道的固有括约肌功能、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功能逐渐下降,进而导致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治疗过程中,常采用药物、手术及盆底肌训练等手段。但由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禁忌证多,临床上并不提倡。手术治疗因创伤大、费用昂贵、术后合并症较多、有一定复发率而不易被接受。一旦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仅治疗比较繁琐,疗效也不尽人意。因此,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盆底疾病的科普是当下比较重要的任务。
我们医学科普团队敏锐地认识到,科普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使我们的社会、群众可持续地获取科普信息。2015年,泌尿外科团队成员以此契机创建“五院泌外”和“复旦五院泌尿外科”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平台“两路指导”和“一路融合”。全方位做到“立体式”盆底科普及教学,打造独特学术品牌。项目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创新性:以盆底医学作为新的科普领域,传播盆底医学知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贇式盆底优化训练疗法”在专业、科学的盆底肌训练基础上融入了东方舞元素,不仅更符合东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让盆底肌训练不再枯燥、单调,更易于坚持。同时对盆底疾病治疗方面的组织工程学进行研究,深刻挖掘手术放置组织吊带在盆底结构中的应用,发表相关论文。
2.形式的多样性:以盆底继续教育学习班、网络平台、科普讲座进社区、科普书籍、报纸、电台为传播媒介,培训来自江浙沪三地的泌尿外科、妇产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近300人次,全方位做到“立体式”盆底科普及教学平台,打造独特学术品牌。
3.传播的娱乐性:将舞蹈融入盆底疾病治疗的理念。设立了面向社会开放的盆底优化公益课程,教学12式40多个动作的“贇式盆底优化训练疗法”,每两周预约患者上课,在愉悦中治疗盆底疾病。
项目组成员注重疾病的三级预防,把科普宣传放在治病的首位,从医院到社区,从主任医师到住院医师,从下社区到微信科普,项目组全体成员总是尽最大努力将实惠普及给闵行区及周边市民。搭建网络平台,发布科普信息150余期,关注人数5 000余人,累计阅读量达到5万人次。成立“幸福学校”,教学“贇式盆底优化训练疗法”治疗和预防盆底疾病,科普文章阅读单篇达到10 570人次。申请盆底疾病治疗方向国家专利并授权12项,发表盆底疾病相关SCI收录论文4篇。出版相关书籍3部,总计发行量25 000册。为周边省市培训盆底康复治疗师13名,协助开展盆底康复中心筹建工作,设计盆底疾病知晓问卷,提高盆底疾病知晓率,完成讲座义诊3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5 000余人,提高盆底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