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基础转化研究及应用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基础转化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 陈晓军 罗雪珍 张箴波 朱 勤 张宏伟

完成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为影响妇女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成为危及妇女健康、导致年轻妇女丧失生育功能的重要原因。在上海等中国发达城市,子宫内膜癌已超过宫颈癌和卵巢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虽然全子宫切除是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的一线治疗方案,但该根治性手术的代价是使年轻患者永久性丧失生育能力。如何有效预防和诊治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尤其是尽最大可能使年轻患者子宫内膜癌病变得以有效逆转,保留其生育功能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本课题组以国内首家子宫内膜病变专科门诊和内膜病变保留生育功能多科会诊为平台,以群众、医师、年轻内膜癌病例三个人群为主要对象,分别以“科普宣传、早期干预”“建立规范、平台推广”“转化应用,提高保育疗效”进行重点进关,力求通过有效宣传推广增强群众防病治病意识;采用规范诊疗和预防措施提高内膜病变诊断治疗效率降低复发率;凭借临床基础转化研究提高早期内膜癌保留生育治疗效果。项目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针对国内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日趋增高和年轻化趋势,但缺乏足够重视这一重要社会问题,通过建立国内首个子宫内膜病变专科门诊和大量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内膜病变的早防早治意识。

2.建立并推广子宫内膜病变评估、诊断和治疗的《红房子规范》,并向基层医院推广,提高内膜病变诊疗规范性和有效性。

3.建立子宫内膜病变保留生育功能多科会诊体系。对子宫内膜病变保育患者进行全方位全程式管理,将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保育疗效较国际报道提高15%~20%。引进子宫内膜吸取活检技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筛查一线手段,取代子宫内膜诊刮技术,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接受内膜评估所受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损伤和并发症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

4.通过临床大宗病例分析和基础研究,揭示胰岛素抵抗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孕激素耐药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基础研究发现慢性炎症环境下子宫内膜局部巨噬细胞浸润微环境上调子宫内膜细胞雌激素敏感性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5.针对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首次采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孕激素治疗内膜癌和不典型多中心临床研究。

本项目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自选,依托于复旦大学子宫内膜癌多科诊疗团队的临床-基础-科研-科普-基层推广的一系列紧密相连的工作基础,围绕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展开,第一完成人是复旦大学医疗联合体子宫内膜病变一体化诊治优秀团队、妇产科医院子宫内膜癌优秀团队负责人。近5年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及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等项目数十项,荣获2009年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提名奖、2009年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15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上述内膜病变诊治规范通过红房子医院合作单位、复旦妇产科医联体和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江浙沪地区妇幼保健院和全国范围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