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研究
主要完成人 汪 昕 王 云 李胜天 丁 晶 张溥明 徐纪文 彭伟锋
完成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难治性癫痫是临床常见疾病,国际国内现有各种抗癫痫治疗均无效,其猝死率是常人的20倍。因其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揭示疾病特征,探讨发病机制是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提示脑神经元联络网络对于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阐明难治性癫痫脑网络改变规律,寻求深入机制及药物干预靶点是难治性癫痫防治中的重大关键问题。
课题组围绕难治性癫痫脑网络动态改变规律,影响机制及可能干预靶点,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紧密合作,取得如下主要创新性成果。
1.首次报道内嗅皮层是难治性癫痫海马异常网络的起源点,建立创新性脑电网络检测模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难治性癫痫脑网络异常多模态动态检测方案,为临床确立难治性癫痫起源,传播建立了辅助诊断新技术,有效指导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手术方案确立,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
2.深入阐述突触外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首次报道抑制性氨基酸受体中氯离子通道相关蛋白氯离子共转运体KCC2以及幼年癫痫动物模型中氯离子通道-3的重要作用,阐明其机制,提出难治性癫痫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3.国际上,首次揭示新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A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受到广泛关注和引用。发现海马内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及雌激素在难治性癫痫异常网络发生中的作用,为揭示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并发展预防性药物治疗新方案提供确凿的理论依据。
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难治性癫痫的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负担,推进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案制订具有重大意义。项目成果在多家医院推广应用。项目总体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发表代表作SCI收录论文20篇,总影响因子分59.9分,被引113篇次,他引91篇次。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8名。难治性癫痫脑网络改变新检测方案,经初步统计在全国各级医院中应用人次达9 500人次。脑电辅助定位总有效率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难治性癫痫的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负担,推进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案制订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