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精准化诊疗策略建立与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人 周彩存 任胜祥 蒋 涛 苏春霞 李雪飞 陈晓霞 高广辉周 斐 李 玮 吴凤英 赵 超 何雅亿 李嘉瑜
完成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准确率低、晚期治疗效果差是肺癌诊疗领域的瓶颈。本项目历时10余年,通过基础-转化-临床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肺癌精准诊疗策略和全程管理路径,改变了中国肺癌整体诊疗模式。项目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在国际上率先建立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精准化治疗策略和全程管理路径。牵头开展全球首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突变晚期NSCLC的Ⅲ期研究,确立分子靶向治疗的地位;并以转化-临床研究为依托,提出双驱动基因克隆进化新理论,深入解析靶向药物耐药机制,进一步建立全程管理路径,使总生存延长至3.5年以上;成果发表于Lancet Oncol、JCO等肿瘤领域国际顶尖杂志,被10项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用于临床。
2.在国内首先确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精准化治疗策略。牵头开展Ⅲ期研究首次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可使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总生存提高至2年以上,改变一线治疗策略;率先明确循环游离(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突变特征和循环肿瘤细胞计数指导精准化疗,使无进展生存时间延长2~3倍,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精准化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果发表于JCO、Ann Oncol等杂志,被6项国内权威指南引用。
3.建立健全肺癌小标本获取方法和驱动基因快速精准检测平台。建立最为全面的肺癌小标本获取方法并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完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肺穿刺/活检5万余例,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2万余例,电磁导航活检/小探头超声3 000余例;建立6大分子检测平台,完善我国NSCLC驱动基因谱,优化检测人群,受邀于EJC杂志介绍肺癌诊疗“中国速度”。
4.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肺癌早期诊断策略。为克服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T,LDCT)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特异性低的缺点,项目最早在国内开展肺癌自身抗体谱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用于早期诊断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谱或CTC联合LDCT可将肺癌早期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提高至95%,并在6家三甲医院完成临床验证,2项产品获批上市,进行推广应用。
成果被写入10项国际、国内权威临床指南,授权发明专利5项,已在全国33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主编专著1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20分的原创性研究3篇,被他引超过4 000次。培养研究生86名,进修医生1 400余人。连续9年举办国际性会议中德肺癌论坛和18届国家级肺癌个体化治疗进展学习班,累计参会9 500余人次;100余次在世界顶尖学术会议就肺癌精准化诊疗成果进行口头/壁报交流。本项目通过10余年的探索与攻关,建立了一套全面系统、可复制的肺癌精准化诊疗体系,使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延长至3年以上,优化了肺癌诊疗医疗资源配置,并提升了我国肺癌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