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治疗门脉高压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

门脉治疗门脉高压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

主要完成人 颜志平 王建华 罗剑钧 王小林 龚高全 刘清欣 瞿旭东程洁敏 张 雯 马婧嶔

完成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门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肝癌所致门脉癌栓进一步加重门脉高压,预后极差。药物+内镜治疗对于门脉压力较高者不甚理想;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多失去了外科手术切除机会。本项目依托介入微创优势,采用多入路、多手段结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首创并开展血管内近程放疗治疗门脉癌栓,疗效显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创新点如下。

1.针对肿瘤相关门脉高压:①国际率先提出“血管内近程放射治疗门脉癌栓”的理念;自主研发“植入性碘-125放射性粒子条”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首先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及支架植入”显著延长了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生存期(从2.7~4.0个月的自然病程延长至治疗后9.3~11.7个月);②研发设计了“携带碘-125粒子条的放射性支架”“线状排列碘-125粒子辐射场强计算软件”,并申请国家专利、国家著作权。

2.针对非肿瘤性门脉高压:①国内率先开展更符合国人乙肝后肝硬化解剖特点的“经皮穿肝门腔分流”;②国内首先开展经皮穿肝或穿脾门脉置管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将经颈静脉与多入路的门脉置管途径结合,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③多手段结合:经皮穿肝/脾辅助介入性分流、综合运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血栓抽吸、溶栓等技术提升介入治疗门脉血栓的有效性。

经沪卫科成鉴字【2011】第27号鉴定:《血管内植入碘-125粒子条近程放射治疗门脉癌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被纳入《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多学科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发表代表性论文20篇,被他引174次;举办国际、国内会议及学习班20余次,参会人员达8 500余人,接受进修医生800余人;于2003年、2013年至2016年,在北美放射年会、美国欧洲介入年会及世界近程放疗大会上进行项目相关的专题发言、墙报宣传;推广至全国185家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