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社区干预及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 梁兴伦 嵇承栋 潘 欣 朱敏洁 周文锐
完成单位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骨质疏松是一种进展性、长病程、世界性流行病,目前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3种疾病之一,探索中医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采用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怀山药、淫羊藿和女贞子配伍的补肾方在改善骨微结构,有效缓解骨质疏松进展方面有较确切的疗效。本研究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研究创新与科技进步。
1.临床研究:根据中医证候调查结果及现代中药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专利药方(授权公告号:CN102139007B,授权公告日:2014.06.18),制备方便患者服用的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纯中药配方及其免煎颗粒剂,在杨浦区多家社区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效果,减轻了骨痛,提高了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降低了骨折发生率。研究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现、诊断、治疗应该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向对象人群提供可及性、连续性服务。
2.基础研究: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补肾中药调节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功能的规律研究”(课题号:81173312)资助下,通过4个相关实验,系统地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模型水平证实了补肾方干预后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的特征性基因转录显著升高、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骨微结构明显改善、周围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同时,项目组建立起了一整套规范性的骨代谢基础研究实验流程。这项技术流程的特点是利用补肾方灌胃大鼠资源,实现批量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为推进干细胞批量定向分化高技术产业提供了一条经济、快速、高效的技术途径。
3.理论研究: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治疗、随访过程中,概括出6个有关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社区、早期、联合、全程、间歇、督导,有利于指导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了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并使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关口前移(早期),重点下移(社区)。
本项目作为骨质疏松症防治有效方药,在上海市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应用,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杨浦区大桥、定海、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杨浦区中心医院等,为改善患者骨密度及生活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