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改善政策研究及全国应用

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改善政策研究及全国应用

主要完成人 罗 力 白 鸽 高解春 周奕男 戴瑞明

完成单位 复旦大学

世界各国的医改更多地关注控制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对患者的就医体验相对重视不足。我国的新医改也存在这个问题,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医改卓有成效但患者获得感缺乏。个人负担明显降低、医疗质量明显提高的同时,医患矛盾却在日益加剧。

项目以提升患者获得感为导向,梳理聚焦了就诊环境、预约诊疗服务、诊疗资源调配、信息技术利用、住院服务流程、护理服务、医疗质量安全、医学人文关怀、医疗纠纷化解和政府管理责任等10个医疗服务优化内容,演化出包含69个考核指标、指标权重、计分方法等在内的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设计了可操作的医疗服务考核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连续三年的监测评估,推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项目成果有两个创新:①首次以患者获得感为核心构建医院医疗服务考核指标体系;②国内首次将分时预约比例、多渠道预约比例、日间手术占比、社工配置数、信息技术提醒与支付等指标列入医院医疗服务考核指标体系。

项目成果有两个特色: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紧密结合。不仅仅是建立了一套有信度和效度的指标体系,还给出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按方案操作;②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不仅仅是有研究成果,还推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将之用于全国性政策实践,并且连续三年运用该指标体系监测全国136家哨点三甲医院,评价结果用于每年全国人大的汇报。

项目发表论文7篇,解决了哪些医疗服务指标更能体现患者获得感的技术问题。成果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接采纳应用,形成国卫办医函〔2015〕1056号文《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印发全国指导10 76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表明,公立医院各项便民服务开展率普遍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得到了增强,医疗服务百分制平均分从88分上升到91分,明显缓解了医改卓有成效但患者缺乏获得感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