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经皮放射下胃造瘘术在吞咽障碍疾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 曹 军 何 阳 王赛博 苑天文 董毓敏
完成单位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
口咽部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等吞咽障碍疾病,因为无法经口进食,主要依赖外科胃造瘘手术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建立营养通路。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且这些患者无法行胃镜引导下胃造瘘术,为解决这些患者胃造瘘的难题。本研究围绕经皮放射下介入干预一系统技术创新改善患者进食,进行了在X线引导下的经皮胃造瘘术的长期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得到满意临床疗效,具体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国内率先将经皮胃造瘘手术经过技术创新在X线引导下完成,无须胃镜和麻醉,并将该技术应用在临床口咽部恶性肿瘤,取得很好疗效,使目前无法行传统胃造瘘的患者受益。本研究国内首次报道运用“经皮放射下胃造瘘术治疗无法进食的口咽部肿瘤患者”,结束了中晚期口咽部肿瘤患者无法进食光靠肠外营养的历史,给这些患者提供了肠内营养的机会,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本研究以中晚期口咽部肿瘤为研究对象,手术成功率达100%,中位生存期8.3个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崭新方法。
2.国内率先将经皮胃造瘘手术应用在吞咽障碍的“渐冻人”患者。本研究国内首次报道运用经皮放射下胃造瘘术在吞咽障碍“渐冻人”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具有无须胃镜、全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给胃镜无法耐受及肺功能差的“渐冻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通路,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0,超过国外多中心的报道。
3.开发相应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的一系列专利器械,对传统经皮胃造瘘术进行改良,保证胃腔扩张明显,以利于胃壁和腹壁贴合,防止瘘管脱落,增加安全感。
项目完成单位是我国渐冻人“暖冰病房”胃造瘘基地,上海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应用成果完成胃造瘘300余例;第一完成人是上海市区域名医,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介入学组胃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放射分会介入学组委员等;发表相关论文4篇,SCI收录1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第二十九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金奖;在《医生站》网站网络教学推广技术,已有4 000多名专业医生在线学习;连续主办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3次和上海市介入沙龙2次;主编《中晚期肿瘤并发症的介入治疗》专著1本;并把该应用成果推广到13家应用单位,创造了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