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劳作与轻松舞蹈
提起劳动,人们立即会想起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而在人类原始阶段,劳动的艰辛更远甚于此,这种艰辛的劳作怎么会与轻松优美的舞蹈联在一起呢?在原始人艰辛甚至残酷的劳动中怎么能产生出舞蹈乃至整个艺术呢?
说艺术(舞蹈)起源于劳动的观点这便是劳动说。一提到劳动说,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普列汉诺夫,但是,普列汉诺夫并没有明确主张艺术(舞蹈)起源于劳动这一观点,他在那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首先从批判达尔文的动物与人一样都有美感的观点开始,进而又逐一批判了(但没有完全否定)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等艺术起源理论,他认为所有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即没有从人的经济生活特别是人的生产劳动出发来考虑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应当从生物学转到社会学。那么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得出了什么结论呢?他认为,所有人类这些活动——性选择、模仿、表现、游戏、巫术等等,都是由人类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决定的,不是性爱、模仿、表现、游戏、巫术等在先,而是人的功利活动——特别是劳动先于这些活动,比如他认为“追求功利目的的活动先于游戏,游戏是它的产儿”等,因此,他的结论是:
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看待它们。
[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第93页,三联书店1974年版,曹葆华译
那么,是否劳动先于艺术就表明艺术起源于劳动呢?普列汉诺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此外,在过去有不少教科书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是马克主义观点,甚至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此种说法同样也没有事实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从没有说过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话。
应当承认,生产劳动在人类的进化以及艺术的发生上确实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命题,恩格斯说过:“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页)可以说,决定艺术发生的根本因素,首先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而这种生产的第一个方面便是劳动。但是,说劳动是促成艺术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还不等于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实际上,首先提出劳动说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学者柯斯文,他在《原始文化史纲》中指出,各种原始艺术和艺术观念的共同根源是劳动,是人们的劳动实践,人类所有的原始艺术总不外乎是表现人从劳动实践中得来的认识、情感、情绪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故柯斯文认为,“作为一般艺术起源的人的劳动实践,也就是跳舞的起源”。([前苏]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第181—183页,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主张劳动说的人都能列举出大量原始艺术表现生产劳动过程的例子来说明,在原始舞蹈中也有大量表现生产劳动的对象、劳动过程与劳动结果的例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那些表现劳动题材的原始艺术固然可以说明劳动与原始艺术的密切关系,但要以此推论艺术起源于劳动,却尚显无力,因为艺术作为人类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可以反映或模仿生产劳动过程,也可以反映或模仿人类的其他活动,如性爱活动,巫术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进食过程等,假如我们看到原始艺术中表现了人类进食的过程,就以此推断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进食活动,这不太简单化了吗?所以尽管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一再强调“劳动先于艺术”的观点,但毕竟“先于”还不等于“起源于”,看来,就像扬志明、章建刚二位说的:“劳动说不仅是一种很有希望达到真理的途径,也是一条充满艰辛,需要付出艰巨努力的学术之路”。(扬志明、章建刚《艺术的起源》第31页,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对于劳动说,我们应当看到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理论探讨的艰巨性,这是因为相比起人类其他活动,原始艺术活动是最难于与艰辛的劳动直接融合在一起的,我们前面谈到原始人的游戏活动、巫术活动及性爱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都可以将舞蹈(艺术)融入进去,可以说原始人的游戏、巫术、性爱的过程就是舞蹈的过程,而原始舞蹈的过程也是游戏、巫术、性爱等活动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很难找到原始人一边劳动(扛木头、围捕猎物等)一边跳舞的例子,尽管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记载,比如有一个例子是:“……男子走在前面,一面跳舞,一面把铁镐插入地里。妇女跟在他们后面,把谷粒撒到男子们所挖的坑里,用土把它盖好”。但是,记录这一例子的夏登别格却没有给我们描绘出原始人是如何一边跳舞一边挖地的,普列汉诺夫在转引了上述例子后说道:“舞蹈本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劳动者的动作的单纯的再现”。([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第75页,三联书店1974年版,曹葆华译)一边劳动一边跳舞,这种舞蹈又是如何去“再现劳动的动作”的?
其实原始人的劳动基本上是体力劳动,而体力劳动不但要消耗人的有限的体力,并且还同时带来身心的痛感,因此,为提高劳动效率并减轻体力消耗,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总是要尽量避免做出与劳动无关的多余动作——包括所谓的舞蹈动作,并且越是危险、繁重的劳动就越是要避免此类动作。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劳动说,而是要说明:要论证艺术起源于劳动,不能仅仅根据艺术反映了劳动就说艺术起源于劳动,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艺术活动与劳动的直接结合是很困难的。要论证艺术起源于劳动,首先必须把握人类的生产劳动的本质。
原始的艺术能从物质生产中产生出来,这首先因为在人的劳动过程中包含着一种自我享受的成分。马克思曾这样论述过劳动:“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我在劳动中肯定了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的特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8页,第37页)这就是说劳动过程是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自由表现,是每个人个性的充分发挥,因此人在劳动中就能得到一种乐趣,就像《资本论》中说的人就能把这种劳动“当作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力的活动来享受。”(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172页)劳动中所包含的精神与体力两方面的享受虽然不等于艺术创造与审美欣赏中的美感享受,但它却包含着美感享受的成分,因为艺术创造与审美欣赏也正是一种能自由而充分地发挥生命力、创造力与个性的活动,故在原始时期,当艺术还未独立产生之时,劳动过程就成了孕育美与艺术的重要方面。
为了增强劳动中的自我享受成份,以此压倒由原始劳动所引起的疲劳感与痛感,原始人类经过相当长的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摸索过程,逐渐产生了各种配合劳动的手段,如劳动中唱的号子、劳动时戴的能发出与劳动节奏相协调的音响的各种佩饰,以及类似于舞蹈动作(注意,还不是在跳舞!)的劳动动作等,特别是步伐的整齐、用力的顺畅、姿势的和谐、劳力布局的协调与对称以及组织各类劳动的多样的统一等,它们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快感以压倒痛感,而这些手段无形中与美的规律及艺术特性相吻合。我国的《吕氏春秋》上曾提到扛木头的劳动号子,它虽不是动听的郑卫之声,但这却是与劳动相适宜的:“今举大木者,前呼舆雩,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这表明,原始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时,一方面遵循着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地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这就比单纯地只按物质生产规律进行生产包含有更多的美与艺术的成分。
这种无形中按照美与艺术的规律进行的劳动,还可以提高劳动的技能与技巧,由于这种技能与技巧暗合了美的规律,故无论是劳动者本人还是旁观者,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某种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快感,而这种快感经由肉体到精神的进一步发展便产生了美感,与此同时,这种技能技巧经由实用到审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当它脱离开生产劳动过程,成为专门之术以供人欣赏时,这种“技艺之术”也就变成了艺术。所以无论是西语Art,还是中文的“艺术”,它的最初的意思都是指技艺、工艺,在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中,艺字被写成一个人跪蹲着在栽种植物的形象,这些都说明了艺术最初是从劳动的技巧、技艺中产生的。关于这一点,博厄斯也曾作过论述,他说:“只有高度发展而又操作完善的技术,才能产生完善的形式。所以技术和美感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想的艺术形式主要来自具有高超技术的匠人在实践中提高了创作的标准,它们有可能是原有标准形式的一种富有想象的发展”。([美]弗朗兹·博厄斯《原始艺术》第2—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金辉译)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先秦时期,庄子曾在他的著作中描绘了三个普通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一个是驼背老头捕蝉的劳动(佝偻者承蜩),一个是木匠制作乐器架的劳动(梓庆削木为鐻),另一个是厨工宰牛的劳动(庖丁解牛),这三个人在从事普通的劳动中,经过长期的锻炼,都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以至出神入化的程度。其中庖丁解牛的故事是人们所最熟悉的,也是描写得最生动的,你看他: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然响然,奏刀
(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一个宰牛的劳动,竟然可以达到象在表演《桑林》舞蹈、演奏《经首》乐曲的地步!他们达到这种技艺超群、出神入化的地步,并不是刻意的一边劳动一边跳舞或演奏音乐,他们甚至“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其实他们的劳动是按照某种“道”来进行的,他们“依乎天理”、“以天合天”,他们不过是遵循着劳动的规律——技,而这劳动之技也正吻合了美的规律,他们“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他们“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从而能够“切中肯綮”、“游刃有余”,由熟而生出“巧”来。非但如此他们同时还能完全沉浸在劳动的“技”与“巧”的表现中,并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快感。这些正是艺术(舞蹈)产生于劳动的根本原因。
假如说,庄子上面这些描述还有点太玄的话,只要我们到街头面摊上看一看人们司空见惯了的拉面劳动,那么,我们就能从拉面师傅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拉面劳动中,看出其中所蕴含的舞蹈的成分。
正因为劳动过程本身蕴含着产生舞蹈与美的基本因素——技巧、技艺,而且劳动的行为动作中包含有舞蹈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劳动者只要遵循这种既是劳动又暗合舞蹈艺术的规律,就能从中获得包含美感的快感,因此,劳动过程才能成为产生舞蹈的重要来源。在劳动之余,人们为再度体验这种包含美感的快感,再度证实自己驾驭劳动技能的能力,便在庆贺劳动的成功与胜利时,情不自禁地再度重复劳动的过程,重演劳动的情景,而这种重复和重演便是对劳动过程的模仿,但它是在一种轻松的非实际用力的情况下的重演,因而可以增加更多娱乐的成分,于是,模仿劳动的表演(舞蹈)便产生了。
这就是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