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实用到审美

3.从实用到审美

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这部著作中,普列汉诺夫对诸如游戏说、巫术说、性爱说、模仿说等艺术起源理论作了一定的批判,但他既没有全盘否定它,自己也没有明确提出全新的起源理论,但他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最清楚地阐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即艺术的起源是由人们的经济生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则是生产劳动,所以“劳动先于艺术”这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由此普列汉诺夫进一步阐述了实用先于审美的观点:

有用物品的生产和一般的经济活动,在他们那里是先于艺术的产生,并且给艺术打下了最鲜明的印记。

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

[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第92页,93页三联书店1974年版

人类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后来产生了艺术的那些活动其最初都不是出于艺术的目的而进行的,人类活动最初都是直接的生命活动,都是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这两种基本生产的,哪怕游戏、巫术等这类已部分脱离了直接的功利活动,而具有一定的非功利性,但在最初阶段也仍是服务于两种生产的,比如巫术活动,其目的不外乎是求雨、求丰产、求人丁兴旺,也就是求得两种生产的丰收的,所以所谓“原始艺术”,其最初实在是与艺术无关,与审美无关的。艺术是人类脱离开原始的野蛮的状态进化到高级阶段,并进入文明社会后才真正产生出来,在其最初阶段上,我们所说的“原始艺术”其实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艺术,因为它还未脱离孕育它的母体,在这种状态下,所谓“原始艺术”是并不具有我们今天的审美欣赏价值的,因为它还是服务于其实用的目的——或为生产劳动直接服务,或为繁衍后代的性爱活动服务,或出于其他的目的,总之,它是实用的。而随着艺术活动脱离开人类实用的活动并独立产生出来后,才从实用品成为服务于人精神需求的精神产品。

就原始人的舞蹈活动来说,原始人确实很喜欢跳舞,很善于跳舞,舞蹈与原始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甚至做到逢事必舞的地步,然而,他们所有的舞蹈最初都是实用性的,人们喜欢它,欣赏它,也不是出于审美的欣赏,而是因为它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因为有了原始艺术的作用,人们的劳动效率更高了,人们的性爱活动更吸引人了,人们的生活更加有趣了,从这点意义上人们才喜欢舞蹈、欣赏舞蹈,并热衷于跳舞活动。尽管有些舞蹈在今天看来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还是相当美的,但就原始人最初产生这类舞蹈的动机来看,仍不是出于审美的目的,这就像19世纪欧洲发现了许多原始洞窟,如西班牙的阿尔泰米拉洞、法国的拉斯柯克斯洞等,其中原始人留下的绘画已达相当精美的程度,他们的色彩及造型能力甚至令今天的画家都惊叹不已,因此,这些洞窟刚被发现时,有些人根本不相信这是原始人的创作,这是因为他们是把这些绘画当作了同今人一样的艺术作品。事实上,原始人当初创作这些绘画时根本不是出于审美的动机,这些原始洞窟并不是原始人的绘画展厅,它们是原始人类某种活动比如巫术活动的结果,直到后来逐渐开始有了审美意识后,人们才从审美的角度来创造它、欣赏它。

总之,艺术在它的漫长历程中,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的过程,原始人那些舞蹈、绘画等,最初都是服务于各种实用的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