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动型”舞蹈

3.“身动型”舞蹈

人体躯干是联接手脚的主干,人的五腑六脏都集中在躯干之中,这里有保障个体生命的中心器官心脏,还有人类种族赖以繁衍的器官——生殖器。躯干对人的生命的意义无须多说,它在舞蹈中的作用也绝不可低估,就联接双手与双脚的中间主干来说,无论是手舞的动作,还是足蹈的动作都会关联到躯干,从而使躯干参与到手舞或足蹈动作中,因此原本单独来谈躯干的舞蹈动作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确有那么一些舞蹈,它们主要是以躯干的动作作为舞蹈表现的媒介,主要通过躯干动作来表现躯干的部分或整体之美,从而传达出某种有关躯干的某部分或整体的信息,尽管这类舞蹈动作及舞蹈表现离不开手或脚相应的动作及表现,但就动作的主要部分或主要倾向来说,它是躯干为主的舞蹈,故我们把这类舞蹈单独提出来探讨,并在“手舞型”与“足蹈型”之外单独列出一种类型,称作“身动型”,即以躯干或身体主干部分的动作为主要媒介的舞蹈。

由于直立与手脚的分工,使人体躯干部分从内部骨骼、肌肉到外部的视觉形象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由于男女在自身生产与物质生产等方面的分工,从而形成男女间鲜明的差异,可以说人类的性差异表现在身体外观上,主要就集中在躯干部分了。当人类还处于进化阶梯上的动物阶段,还以四肢着地行走时躯干的正面部分是朝下的,因而在那个阶段躯干正面部分还未构成主要的审美注意点,而一旦直立以后,特别是双腿变直变长以后,躯干正面部分便直接朝前展示了出来,此时躯干就变成最能显示两性差异的部分。与此同时,人类还引发了另一种革命,即性交方式的革命,由“背入式”演变成“面对面式”,这一革命进一步导致躯干正面的形体变化,比如女性乳房在没有哺乳时也隆起形成两个半圆体,以此作为两个半圆臀部的替代与升华,从而形成性审美的注意点与兴奋点。如此一来,躯干正面便形成更加鲜明的两性差异:男性的肩膀宽且平,女性肩膀窄且斜;男性胸部宽厚,胸大肌强劲有力,女性胸部窄小,但乳房鼓起;男性腰肝粗壮,女性纤腰袅娜;男性骨盆窄小,女性骨盆宽大,且臀部肌肉丰满;男性生殖器外显,女性生殖器内收。总之,人体躯干部分集中显示了两性的差异。

人体躯干部分结构上的两性差异,首先使男女两性在舞蹈中表现出风格形态上的差异,我们看到,男性躯干成倒三角形,这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在舞蹈中使男性更趋向于动,更趋向于在不稳定、不平衡中求得动态的稳定与平衡;反之,女性躯干成葫芦形,这是一种较稳定的结构,在舞蹈中女性也就更趋向于静,趋向于稳定与平衡。

人类在躯干部分集中展示了两性的性差异,同时也在躯干部分集中传递了两性的性信息,这使得人类在性炫耀中,躯干成了炫耀的中心部分。人类的装饰,包括文身、黥刻、服装、化妆等等都是首先从躯干部分开始的,在最初都是服务于性炫耀的,目的是通过装饰以引起异性的性兴奋。与此同时,人类还通过躯干部分的动作(“身动”)来强化这种炫耀,可以说,在人类早期的舞蹈中,凡是“身动”为主的,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性炫耀,至少是一种对性差异之美的炫耀,舞者通过躯干部分的动作一方面显示自身之美,另一方面向异性传递性信息,以引起异性的性兴奋。

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身动”的舞蹈动作。“身动”主要包括三个部位的动作,即肩胸动作、腰腹动作与胯臀动作。

肩胸动作:所以把肩部动作与胸部联起来,是因为人的胸部单独很难完成动作,胸部动作基本上是由肩部带动的,由于肩膀的宽平与窄斜形成男女形体的明显差异,故肩部的晃动或肩胛骨的轮动便是对肩部的炫耀,尤其是男性做这类动作时可以炫耀男性肩部的力量。但肩胛骨的轮动(包括双侧同时同向与双侧交错轮动)及晃动,特别是肩胛骨的开合动作便会引起胸部的动作,当男性做这些动作时,可以达到炫耀自己宽厚且肌肉饱满有力的胸部的目的,这是非常能显示男子汉气息的身动动作,有时男性在炫示胸肌时还会辅以手掌拍打胸肌的动作,比如新西兰的毛利人男性舞蹈中一个最常用也是最典型的动作便是以手掌拍打裸露的胸部,中国民间至今也还流传着“拍胸舞”。我们知道,猿类(比如猩猩)雄性在愤怒时也会用手掌猛烈地拍打胸部,以此来显示“我是有力量的,你快给我滚开”,人类的拍打胸部动作可以强化胸部的显示,也就是强化自己的力量显示。但女性的肩膀就不值得炫耀了,女性的肩胸动作主要炫耀的是胸部,女性的乳房原本就可传递性信号,当女性通过肩胛骨的动作引起胸部的开与合、挺与收的动作,以及通过晃肩、抖肩的动作引起胸部的晃动与抖动,这就更能使胸部传递强烈的性信息,引起异性的性兴奋。西班牙的弗拉门科舞与中国蒙古族舞蹈中都有女性抖肩的动作,其中的性意味在现代服装遮盖下已被冲淡了。在炫示胸部的舞蹈中,女性如双手向上举起,特别是头部稍倾向一边,这可以增加性炫耀的程度,在更原始的舞蹈中,女性有时用双手托胸或抚胸动作来强化性的诱惑力。

胯臀动作:胯臀动作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胯的开合动作,即胯关节打开又合上,二是胯的挺送动作,三是胯的左右摇摆动作,四是胯的旋转动作,五是臀部向后撅起动作。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这些胯臀动作,只有在性挑逗(生殖器炫示)和性交时才用上胯臀动作,故上述这五种动作如果是节奏强烈、韵律感明显且是反复进行的,那么,无论男女做这类动作都具有很强烈的性挑逗意味。在原始阶段,当人类祖先将装饰、舞蹈等原始艺术直接服务于自身生产活动时,人们一方面通过装饰以夸张性器官,同时通过舞蹈动作以炫耀性器官,此时原始舞蹈中最常见的胯臀动作便是性交动作的直接模拟,当装饰与舞蹈动作还未能更强烈地表现性意味时,原始人还常常手持巨型生殖器道具舞蹈,如中国土家族的“毛谷斯”舞仍保持着手执生殖器而舞的习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类直接表现两性交欢和生殖崇拜的舞蹈也就逐渐变得不那么直接露骨了,但是,胯臀的上述动作仍被保存下来,只是动作时不那么剧烈、节奏感不那么强而已,但我们仍可从较为温和的动作中看到其中的性意味。

比如流传于大洋洲以夏威夷为代表的“草裙舞”,舞者所穿“草裙”使双腿及女阴三角若隐若现,特别是将草裙围于胯上而不是腰间,这一方面使肚脐全露出来,另一方面在扭胯与旋胯的动作中,系于胯骨部位的草裙更增加了胯部的动感,尽管“草裙舞”扭胯与旋胯动作已变得十分温和,但其中的性意味仍是十分明显的。相比之下,埃及的“肚皮舞”其扭胯、旋胯与抖胯的动作要激烈得多,因而其性挑逗意味也强烈得多。现代非洲的一些部落舞蹈中,则保留着更多的原始舞蹈成分,其中挺胯的动作最为典型,舞者两腿弯曲,身体前倾,臀部向后,其有节奏的胯部挺送动作仍带着明显的性交动作痕迹。需要提到的是美国大都会歌舞中的爵士舞,其中女性常有的一个动作是向后的撅臀,有的只是一排女性双手搭在前者肩上,侧面向观众整齐地做撅臀动作,有的则将臀部朝向观众,更有甚者在撅臀的同时撩起裙子亮出臀部(当然有穿内裤)。我们知道,雌性猿猴在向雄性示爱时,是将臀部撅起并朝向雄性的,有时雄性猿猴为表示对某一个首领的顺从,也会撅起臀部朝向首领,故向他人撅臀可以表示求爱与顺从两种意思,在爵士舞中,女性当众撅臀表面上带有“开玩笑”之意,实则仍带有某种性意味。

腰腹动作:腰腹位于肩胸与胯臀之间,成为肩胸与胯臀的过渡地带,同时腰腹在整个身体中处于一个中间地带。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腹部上的肚脐眼自人出生脐带脱落以后,肚脐便失去任何功能,然而腹部上的这个凹陷处在审美上却是个注意的焦点,因为它是全身的“黄金分割点”,即从脚底到肚脐的长度大约占身高的0.618,当然,其中较多女性略高于0.618,即腿部占身体比例更长些,而男性略低于0.618,而经严格挑选的舞蹈演员,其理想的身材是腿部更长,因而其“黄金分割点”便落在肚脐下方大约子宫所在处,而当芭蕾舞女演员用脚尖立起时,其“黄金分割点”便落在生殖器处。另外,关于女性的肚脐还要注意的是,由于女性生殖器的内敛,且在文明社会大多都要加以遮蔽,因此位于生殖器上方的肚脐便成了生殖器的模仿与替代,特别是那种狭长形的肚脐,故形形色色的露脐装都是无形中向他人象征性展示了女性不便暴露的部位。

另外,腰部又是躯干上最灵活的部位,这里除脊椎骨以外没有别的骨头,故经过训练而腰部柔软的舞蹈演员可以将躯干在腰腹处向前后左右尽量地弯曲,或以腰为轴让躯干旋转扭拧,总之,在舞蹈中腰腹部是躯干上最富于表现力的部位,舞蹈女演员拥有柔软的细腰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男演员的腰腹则不必太细,但须有力,因为有许多舞蹈动作是以腰为轴或由腰部发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舞蹈中腰腹部的动作——包括向前后左右的弯曲以及以腰为轴或由腰部发力的动作,一般说是中性的,即不带有性意味的。

当腰腹部动作构成主要的舞蹈动作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腰肢纤细柔软原本就是一种女性形体美,女性在舞蹈中炫耀自己的腰身美这原本就是许多舞蹈中经常表现的内容,由腰部向不同方向的弯曲,从而使女性身体形成“三道弯”,这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有,如印度的婆罗多舞,是一种前倾的“三道弯”,缅甸舞蹈则是前后倾的“三道弯”,日本舞蹈多为后倾“三道弯”,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舞蹈、中国傣族及印尼巴厘岛女性舞蹈则为侧倾的“三道弯”,这些舞蹈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当然,其根源是腰腹部的弯曲动作。但是,当女性在舞蹈中整个裸露出腰腹部,或用带钻石的腰带围在腰上(不是当做裤腰带),或用钻石等闪亮地装饰肚脐,同时腰腹部的动作也不再温柔了,而是动作剧烈节奏感强,其腰腹动作主要有旋动腰部、快速抖动腹部肌肉、让腹肌收缩一放松使之形成不断起伏的波浪,显然这类动作带有明显的性挑逗意味,事实上这些动作是典型的“东方舞”的动作。

伊莎多拉·邓肯曾说过:灵魂的栖息地是大阳神经丛,而舞蹈动作的能动中心是人的躯干。针对上述说法,鲁道夫·阿恩海认为,人的躯干固然是舞蹈的能动中心,但单纯的躯干动作却表现出另一种含义:“在再现人类活动时,由躯干表演出的动作,看上去总好像在繁殖机能、尤其是性机能的引导下进行的,而不像是在更高级的人类理性活动的引导下进行的。换言之,以躯干为中心的舞蹈,所表现的人看上去像是一个受本能驱使的儿童,而不像是一个有理性的成年人”。([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556—557页,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我们承认,“身动型”舞蹈中往往带有性的意味,但这种表现仍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活动,因为真正作为艺术的“身动型”舞蹈,它的动作是性本能行为的升华而不是赤裸裸的再现,一个真正“东方舞”的舞者绝不是“受本能驱使的儿童”,而是一个理智地将性升华为艺术,将性感升华为美感的艺术家。

从总体上说,“身动型”舞蹈动作包括肩胸动作,腰腹动作及胯臀动作三大部分,当这些动作作为主要的舞蹈动作而不是在“手舞”或“足蹈”时附带的动作,其中大部分具有性挑逗意味,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女性的舞蹈动作,当然也有一部分纯粹是展现女性身材美,但这类舞蹈其动作大都比较温和,节奏不太快,动作不太剧烈。

就像躯干是联接手脚的中间部分一样,“身动型”舞蹈也是“手舞型”与“足蹈型”的中间状态,大多数躯干的舞蹈动作都连带着手舞或足蹈,完全单独的“身动”很少,只是有一些舞蹈以“身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而让手或脚做一些辅助性动作,我们为方便于探讨这类舞蹈而单独将之列为一种类型。最典型的“身动型”舞蹈有埃及的“东方舞”、夏威夷“草裙舞”及非洲黑人的一些主要展现胯部动作的舞蹈。至于像中国傣族女子舞蹈之类以展现各种姿态的“三道弯”的舞蹈,虽明显地以“身动”为主,但由于手脚还有其他动作,故作为“身动型”舞蹈就不太典型。

另外,由于“身动型”舞蹈大多具有性的意味,一部分则展现女性曲线美,故这类舞蹈在不同文化之间并不存在太明显的区别,它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出现过,这可以说是体现人类普遍追求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