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年轻的艺术
前面我们曾说过,在艺术发展的第二阶段,舞蹈从人类生命活动中分化出来,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主要是就一般的艺术发展而言的,但是,从芭蕾舞产生的历史及中国舞蹈发展历史的分析中,我们却得出一个结论,即在所有的艺术中,舞蹈并不是在阶级社会一开始就以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出现的,恰恰相反,在所有的艺术中除开利用现代科技而创立的电影、电视等新的艺术样式外,舞蹈是传统艺术中最迟独立的艺术,在中国,甚至迟至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这是舞蹈的发展与其他艺术发展不平衡的地方。通过对西方芭蕾舞及中国舞蹈发展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到,在传统的艺术中舞蹈确实是最迟独立的艺术,或者说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舞蹈是最迟出现在人类的舞台上,在中国,作为独立的艺术登上舞台只有70年的历史!而在一些落后的国家,舞蹈甚至至今仍未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尽管在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中,舞蹈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由于社会状况各不相同,阻碍舞蹈成为独立的艺术的内因与外因也各不相同,使舞蹈成为独立艺术的时间也就有先后,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要想全面地追究它们的具体原因还有困难,但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上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是由舞蹈本身的特性及舞蹈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殊关系造成的。
我们说过,舞蹈是一门与人的生命活动结合最紧密、最能体现生命力、也是最具生命意识的艺术,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在舞蹈从人的生命活动分化出来的过程中,受到生命活动更多的牵扯制约,使之更难于摆脱生命活动的羁绊,所以直到今天,人的许多生命活动诸如礼仪庆典巫术宗教祭祀以及政治宣传、商业经济等等,都少不了舞蹈的影子,舞蹈成了这些日常活动的俘虏或者附庸,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它是与艺术多么格格不入,人们要制造某种气氛,恐怕舞蹈是最佳人选,所以舞蹈要从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分离出来本来就很难,即使独立出来成为一门艺术之后,还是难逃受它们制约和利用的命运。
其次,在舞蹈与其他姐妹艺术的融合中,要想从其他姐妹艺术中独立出来也是很难的。首先,从严格意义上说,舞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因为舞蹈从诞生一开始直至今天,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的,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以至到了近代,一些舞蹈编导甚至还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由此可知,舞蹈不管怎么独立,都不可能离开音乐而生存,相反,音乐却可以不依赖于舞蹈而独立存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舞蹈永远都是一门综合艺术。另外,舞蹈是以体态语言为其基础语言的,而人的体态语言是一种最为模糊的语言,光靠体态语言而不借助其他语言(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等),要明确地传情达意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舞蹈往往不得不借助诗歌等手段“说”或者“唱”出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光靠“跳”就能表达清楚的。再一点,由于舞蹈的表演与欣赏要动用到人的动觉感官,而动觉感官比起视觉、听觉来也是一种更加原始的感觉,它往往不易被人们所把握和运用,故有些现代人当他们越来越远离需要动觉的生活之后,便失去对舞蹈的美的把握,从而失去对舞蹈的兴趣,这就造成越来越多人对舞蹈的漠视,比如黑格尔就极端漠视舞蹈,几乎到了不把舞蹈当作一门艺术的地步。以上几点或许可以解释舞蹈成为最迟独立的艺术的原因。
我们说舞蹈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说它年轻,仅是指它是在传统艺术中最迟独立出来,但是,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它在人类生活中却从未间断过它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在它不未成为独立的艺术阶段,还是在它成为独立的艺术之后,以至在未来,舞蹈都仍是一门最有生命力、最能体现生命意识,并与人的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