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人体美的根源

2.舞蹈中人体美的根源

在研究舞蹈的起源时我们指出过,在引发产生舞蹈的几个因素中,性的选择是重要的舞蹈起源因素之一。动物在正常状态下固然也可以完成性行为,但通过一方或双方主动的性炫耀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性选择的目的,由此而使大部分动物物种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性炫耀仪式。人类的性炫耀仪式无疑是最丰富多彩的,而在丰富多彩的性炫耀仪式中,舞蹈无疑又是最重要的一种,尤其是在原始社会,舞蹈对人类性选择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人类所以要通过舞蹈的形式进行性炫耀,原因在于舞蹈一方面展示的是美的人体,它还通过文身、黥刻、装饰等手段强化了人体之美,另一方面,舞蹈展现了人体的律动及人体的运动技巧,而这些人体律动及技巧又显示了人的非专门化技能水平,总之,舞蹈中的人体及其律动和技巧,正是对人的进化优势的炫耀。反过来说,在性炫耀中,要展现具有进化优势的性状,通过舞蹈中的人体及其律动和技巧是一种最佳的方式,故以展现美的人体及美的人体律动和人体技巧为目的的舞蹈,正是在人类性选择过程中,为展现具有进化优势的性状而产生的,简言之,舞蹈中的人体美是进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人体美包括人体的律动及人体的技能、技巧,它除了与人类性选择密切相关外,还与自然选择有关。我们前面已经指出过,人类在自然选择中终于进化成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主要是依赖于他的非专门化适应方式,而人类所创造的各种非实用性技巧——包括舞蹈动作及舞蹈技巧其根本功能与作用是对人的非专门化技能的拓展,是对人的非专门化适应能力的锻炼。人类的进化总是朝着适应性越来越强,非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人类是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自然选择规律作用下,逐渐成为“适者”的,而在成为“适者”的过程中,舞蹈产生了它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舞蹈中,人的这种适应性是通过它的动态的人体美体现出来的,舞蹈中所展现的人的动态美实际上是人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的外在显现,在舞蹈中,人体的动律越是协调,技巧越是高超,就表明人的适应性越强。

这就是舞蹈中人体美的根源,或者说,它是舞蹈中动态的人体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我们从舞蹈的现实也可以看到,舞蹈所追求的美的人体正是符合进化优势的人体。就拿芭蕾舞对女演员要求的“三长一小”来说,所谓手长、脚长、脖子长、加一个头小。实际上人类腿部变长正是进化的结果,人类从原始丛林的树上下来,为适应平原上奔跑以及瞭望的需要,首先由四肢着地进化或直立的形态,其次,由直立又进一步让双腿伸直、伸长,因此腿长代表了进化的优势,而舞蹈则进一步把这种优势推向极致,以至它所展示的腿部(包括男性的腿)都要比一般人更长。臂长的道理也一样,人类为适应投掷、攀折的需要,一方面延伸了臂长,另一方面舒展了肩、臂关节的软开度与灵活度,我们看猿类有的前肢也很长,也有一定的灵活度,但在关节的舒展与灵活方面,猿类是不可与人相比的,故舞蹈演员臂长以及手臂的舒展灵活所显示的美,实乃代表了人类进化的方向。三长中的脖子长,它使头部更加灵活,也更适应抬头远望的需要,当然,由于男性承担力量更强,故对男性舞蹈演员脖子的要求则是既长且略显粗壮有力。至于头小可使头部显得灵活,特别是女演员更是这样,但头小不等于脑容量小,如果象猿猴那样额头后掠就不美了,因为“天庭饱满”表示脑容量大,因而代表了进化的优势。但在“三长一小”中最关键的是腿长,其他“两长一小”都是为顺应腿长这一点而形成的协调性的要求,因为人体在进化中一个最大的变化便是直立,其他变化都是直立以后形成的,人的直立使腿变长变直,故腿长是人体美特别是舞蹈中的人体美的最关键的条件。

这是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人的手。猿类为适应树上活动抓握的需要,大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开较远,而人的大拇指与其他手指距离较近,其抓握枝干的能力似不如其他猿类,但由于人的五指极其灵活,它可以制造任何复杂的工具并自如地使用;手掌布满神经,使之既有很强的抓握力量,又能使用手指从事细腻的诸如针线活一类的工作,特别是人的手还能表达复杂的语言。由于人的手是一双万能的手,它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非专门化的特性,因而使它在人体审美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成为人体美的一个焦点。在舞蹈这种人体艺术中,手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在手舞足蹈中,手舞所引发的审美注意往往比足蹈要重一些,特别是在东方民族的舞蹈中;在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中,如果没有画中人一双几近完美的手,其“神秘的微笑”就不可能达到如此迷人的效果。艺术中所以如此突出手的魅力,一方面是因为手是人们的非专门化特点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由于艺术中手的丰富的表现力,反过来更促进了人的非专门化适应能力。

我们再拿舞蹈中对女演员人体美另一个要求——细腰来说,确实人类普遍都“好细腰”,腰细——特别是女舞蹈演员的细腰可以使人显得灵巧且富有性感,但只要看看猩猩、猿猴等我们近亲的腰,便可知道我们的祖先原本都是腰杆粗壮的,因为它们以素食为主,为了有效摄取植物中的营养,它们一天中不得不花十多个小时大量进食各种粗糙的植物,在消化这些食物时胃里还产生大量的气体,因此它们拥有一个“啤酒肚”就不奇怪了。而人类从树上下来并直立行走成了狩猎猿,同时进化成杂食动物,加之火的使用,人类食物中营养成份大大提高,人们再不必花那么多时间进食那么多食物了。显然,是进化导致人类“自然减肥”,消去“啤酒肚”,因而拥有细腰实质上表明具有一种进化上的优势,细腰之美意味着具有进化的优势。

再拿芭蕾舞中十分强调的“开”来说,芭蕾中的“开”指的是人体各关节要尽量打开,即各关节能够自由地舒展开来,这不仅表明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关节软开度,更主要的是这种“打开”显示了人的进化上的优势。我们知道,猿类还处于四肢行走状态,手脚还未实行本质上的分工,它们的手脚及身体各部分只是被动地适应它们那种专门化的活动方式,因而身体各关节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放,也许为适应攀爬的需要,它们的肩关节可以打得比较开,但由于它们还未真正直立,故胯关节不可能打开,即腿部不可能与躯干形成一条直线,且膝关节也不能完全伸直与躯干成一直线,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罗圈腿”,偶尔直立行走也是摇摇晃晃的不能坚持太久,而人的直立行走使胯关节被打开,腿部变长变直,且与躯干开成一条直线。这种姿势的改变还引起另一个革命,即性交姿势的革命,四足行走的动物它们基本姿势是躯干与腿部形成近90°夹角,无法达到人的这种180°甚至更大的角,因而它们的性交方式只能是“背入式”的,而人一旦胯关节被打开,腿与躯干形成180°甚至更大的角,人的性交方式也就由“背入式”变成“面对面式”,这一改变又引起了身体上一系列改变:为适应这种性交方式,人的面部表情更丰富了,更多地借助“眉目传情”来实现性交流;为增强面对面交流,人的敏感的口腔黏膜逐渐外翻,形成既鲜艳醒目又极为敏感的嘴唇,由此而发展出人类特有的性动作——接吻;同时,人的皮肤尤其是正面皮肤更加敏感了;另一方面,直立后女性生殖器被隐蔽于两腿之间,为增强性信号以增加对异性性刺激,女性进化出不在哺乳期也鼓起的乳房,(雌性猿类只在哺乳期乳房才肿胀鼓起,平时则是扁平的),两个半圆的乳房是半圆臀部的模仿与替代。这一系列的身体变化使人的审美焦点从背后完全转移到正面,追溯其根源,主要是直立导致胯关节的完全打开,因此,胯关节能够打开便成了人具有进化优势的极为重要的身体姿势。显然,舞蹈中的软开度最主要的便是指胯关节的自由灵活程度,而芭蕾舞似乎仍嫌腿脚的前后左右自由活动不够,还要形成一个特有的姿势动作——把胯打开,这一动作极为典型地表明了人与动物的最彻底的决裂,集中显示了人所具有的进化优势。这就是说,舞蹈中胯关节具有良好的软开度并且能更彻底地打开,这种姿势之所以能给人美感,从本质上说显示了人类在进化上的优势。

这里还需要明确一点,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或者在选择配偶时判断一个人美不美,并不是有意识地按照进化优势原则进行的,实际上人们只是在不知不觉中遵循了这一原则。人所以能进化成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人不但具有这种本能,而且在选择配偶时对是否具有进化优势特别敏感,并由此发展出更高级的能力——通过审美判断来肯定进化优势原则。总之,选择具有进化优势的配偶这种本能是进化赋予的,它不但使遵循这一原则的物种得以生存并发展,而且促使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与发展,而从审美的角度选择更美的(也就是更具进化优势的)配偶,这却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故我们说舞蹈所展现的人体美无形中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主要是发生在漫长的原始阶段,而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实际上人的生物进化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人类基因已基本定型而不再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了,此时我们仍遵循进化优势原则正是那一时期形成的审美观念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的积淀。其次,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的文化对审美观念的影响便成为主要的因素,而有时文化观念会迫使社会对人体美作出与生物进化不同甚至相反的做法,这一问题我们下面还要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