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特征

高等教育是种社会存在,大学是个现代社会组织,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高等教育目的,也指引着大学办学的不同方向。因此,世界各国的大学虽有其普遍性特征,又因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的不同而各具差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体现的是中国大学区别于世界其他大学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集中反映在政治方向性、民族特色性和科学人本性上。

(一)政治方向性

教育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并通过培养人来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巩固社会政治制度服务,因而教育是有阶级性的。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教育一方面为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服务;另一方面为巩固政治制度服务,培养维护本阶级统治的人。大学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西方国家的大学是资产阶级行使其文化领导权的主要阵地,是西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培养未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精英的主要场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行使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核心阵地,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

(二)民族特色性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须有中国特色。中国高等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必然具有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从中国实际出发,继承中国教育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教育养分,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将其融入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作为己任,厚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

(三)科学人本性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高等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国家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还要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道路。综观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德国的洪堡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它们绝不是对先前办学者的简单模仿和复制,而是在吸收前人办学经验和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融入自己国家、民族的鲜明特色,创造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大学形态,为培养本国建设所需人才做出自己独有的贡献并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道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但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增强本领,更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和担当意识,引导他们在服务国家和奉献社会的劳动中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