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角色失调的总体情况
前期假设中我们提出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角色失调现象,为了考察角色失调总体情况,本书根据所有调查对象在第二部分的22项测试项目上的平均得分以及22项测试项目加总平均分的统计情况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单项平均值
表4.4 辅导员角色失调状况单项平均值

续表

注:样本量为750。每项最小值为1,即非常不同意,最大值为5,即非常同意,值越高,被调查者认为与测试项目符合程度越高,即角色失调情况越严重。单项中性值=3。
如表4.4所示,22项测试项目中,存在角色失调情况(单项得分均值高于3)的项目有15项,角色失调情况比较严重(单项得分均值高于3.5)的项目有8项,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我在扮演不同角色时不得不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有些学生问题使我很无奈”“我做的工作能被某些人认可,但不能被另外一些人认可”“辅导员工作与教学、科研很难兼顾”“我在不同角色中投入的工作时间是不平衡的”“我认为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为了履行角色职责,有时我必须要压抑自己的个性”和“学校不同管理部门或领导会给我互相矛盾的指导或指令”,其中6项属于“角色冲突”这一类,说明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冲突的问题,即存在职业认同不够导致的身份困境、职业发展路径不明导致的路径困境及和共同体其他主体间的协同不够导致的生态困境,其中角色冲突(即和共同体其他主体间的协同不够导致的生态困境)这一问题最为严重。
(二)调查对象加总平均值
表4.5 辅导员角色失调状况加总平均值

注:66分为角色失调值加总中性值,高于66分认为整体上存在辅导员角色失调状况,低于66分认为整体上不存在辅导员角色失调状况。
从每个调查对象在22项测试项目的平均得分加总来看(表4.5),辅导员角色失调的最大值是110,最小值是22,说明辅导员之间角色失调程度的差距非常大;平均值为71.19,大于中间值66,说明总体上辅导员角色失调情况比较明显;750名辅导员中,69.3%的辅导员认为整体上存在辅导员角色失调状况,说明辅导员角色失调状况非常普遍。由此我们发现,在被测的750个样本中,辅导员普遍存在比较明显的角色失调现象。
辅导员角色失调程度除了根据22项单项平均值和加总平均值的结果判断外,有几项专门设计用来综合测试角色失调明显程度的测试项目。如,第4项“我认为我的付出和回报不符”的调查中,回答“非常同意”的样本数量为156,回答“同意”的为256,两者占总样本的54.93%,平均得分3.47,说明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度还不高。第5项“如果有机会我会从事其他职业”的调查中,回答“非常同意”和“同意”的样本量为333,占总样本的44.4%,平均得分3.28,说明辅导员对职业进一步发展有预期但预期程度不高,只有不清楚进一步发展路径的辅导员才会有转岗位或者换工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