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角色失调导致职业发展的三大困境

三、辅导员职业角色失调导致职业发展的三大困境

表4.35 辅导员角色失调表现形式比较

注:单项中性值均为3分。

通过对辅导员角色失调三种现象的分组分析(表4.35),发现54.8%的辅导员角色不清显著,59.87%的辅导员角色中断现象显著,76.4%的辅导员角色冲突程度非常明显,说明辅导员在职业发展中均存在三种角色失调情况。角色不清表明辅导员对职业角色的认知认同还不够,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德育共同体角色的规范、责任和权利;角色中断表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并不十分清晰,中断意味着不再承担德育共同体主体的相应职能;角色冲突表明辅导员在德育共同体中的多重角色不能完全满足外在期待和内在诉求。

角色不清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身份困境,突破的着力点是要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使辅导员认知认同作为德育共同体“关键主体”的责任、权力和规范;角色中断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路径困境,要适应德育共同体分工专业化的必然趋势,推动辅导员专业发展,探寻专业发展的现实可依的路径;角色冲突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存在生态困境,要从德育共同体多元主体的交往互动和集体实践中,强化辅导员与其他主体、辅导员个体与群体间的协同育人。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三章分别就三个困境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注释】

[1]参见:熊德明.冲突与调适:社会转型中大学教师的角色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2.

[2]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各地区高校分布情况如下:华东地区791所,华南地区244所,华中地区387所,华北地区403所,西北地区220所,西南地区328所,东北地区258所。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634/201706/t20170614_306900.html,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