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以浙江大学的探索为例
2025年11月13日
第四节 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以浙江大学的探索为例
前面我们从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的不同层面,论述了辅导员专业发展“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发展”的问题。有了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最终还要落实到实践论上,本节就以浙江大学的探索为例,进一步探讨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浙江大学从供给侧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新思路。从解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培养目标具象化为学生面向未来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工作部门搭建一系列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德育实践创新平台”,在各平台基础上又组建相对应的“辅导员专业发展平台”和“学生自主成长平台”。以辅导员为主要师资,联合管理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和外部师资队伍的力量,构建“系统化设计、规范化实施、专业化教育”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由此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具象化—搭建德育实践创新平台—组建辅导员专业发展平台—支持学生自主成长平台—学生面向未来成长所需的各项素质能力提升—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培养逻辑体系,通过体系运行达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辅导员专业发展目标的双重目的。该模式的整体设计框架如图6.7所示:

图6.7 浙江大学“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