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并接受在德育共同体中的“支持者”角色

二、认识并接受在德育共同体中的“支持者”角色

辅导员学生自我管理服务的“支持者”,既是提供服务的管理者,又是学生自主管理服务的助力者。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教师”是辅导员的一个身份识别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较于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职业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履行职能最多、目标任务最容易完成的就是“支持者”的角色。因为不论是管理性学生事务还是服务性学生事务,都有规范性的操作指南,辅导员遵从并执行这些操作指南,一般都能完成具体规定性的任务。

然而辅导员遵从并执行日常事务管理的相关规定,仅仅是对职业角色规范性的服从。如果辅导员只是局限于完成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职业倦怠。“劳动者长期从事重复或缺乏创造性的活动,也会出现类似的心理体验,感觉工作枯燥无味,像吃多了油腻的东西那样,有一种饱和感”[13],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饱和心理”现象。辅导员要克服这种职业倦怠和饱和心理的负面影响,将消极的适应性行为转变为主动的管理服务育人,避免在简单的服从中耗尽自己最初对职业的美好期待和美好设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学生是一个个个性丰富的个体,每届学生都有每届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又有每个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给予教师的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辅导员如果能够在做好管理性事务和服务性事务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总结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就能够在简单、机械的事务性工作之外领悟到个性化育人的真谛。同时,辅导员个体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并应该尽可能地凝聚辅导员群体的共同智慧,构建事务管理的工作共同体,在相互帮助和相互促进中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学生事务管理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