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角色失调的可能诱因
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对辅导员角色失调的可能诱因也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宏观(社会)、中观(高校)和微观(辅导员)群体自身的视角,剖析影响辅导员职业发展中角色失调的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和个人因素。从所有被调查对象在16项测试项目上的平均得分以及16项测试项目加总平均分的统计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第1题至第5题为宏观层面的社会影响因素,第6题至第11题为中观层面的高校影响因素,第12题至第16题为微观层面的辅导员群体个人影响因素。
表4.34 辅导员角色失调的可能诱因

注:样本量为750。每项最小值为1,即非常不同意,最大值为5,即非常同意,值越高,被调查者认为与测试项目符合程度越高,即角色失调情况越严重。单项中性值=3。
(一)宏观层面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在宏观层面,如表4.34所示,“社会对辅导员期望太高”“社会不同群体对辅导员的期望互不兼容”“社会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辅导员的待遇太低”和“辅导员社会地位低”均为辅导员认同的辅导员角色失调的可能诱因(单项得分均值高于3),其中“辅导员的待遇太低”单项得分均值最高(与其他中观、微观层面诱因相比也是最高),说明待遇太低是辅导员们普遍认同的导致辅导员角色失调的原因。
(二)中观层面的高校影响因素分析
在中观层面,如表4.34所示,“学校管理部门指令不统一”“学校不重视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学校对辅导员、管理队伍、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同,辅导员在三者中居后”“学校对辅导员工作职能界定不清晰”“学校缺乏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和“辅导员工作评价制度不科学”均为辅导员认同的辅导员角色失调的可能诱因(单项得分均值高于3),且得分集中在3.7左右,说明学校制度层面的原因是辅导员认为导致辅导员角色失调的重要原因。
(三)微观层面的个人影响因素分析
在微观层面,如表4.34所示,只有“我承担的角色负担太重”一项均值高于3,说明辅导员们普遍认为辅导员个人因素并非导致辅导员角色失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