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自序

上篇——古代文学的文化现场

论《红楼梦》的“大旨”和“本旨”

(一)灵性说

(二)佛性说

(三)结语

论《红楼梦》主题的雅俗共赏

(一)雅俗共赏之辨

(二)《红楼梦》主题研究的得失

(三)《红楼梦》主题的雅、俗之辨

(四)《红楼梦》主题的雅俗共赏

(五)结语:雅俗共赏路漫漫

论《绿野仙踪》的世情底蕴与道教追求

(一)儒道释与明清世情小说

(二)《绿野仙踪》:神魔小说还是世情小说?

(三)“绿野”:《绿野仙踪》的世情底蕴

(四)“仙踪”:《绿野仙踪》的道教追求

(五)结语:“鬼”——人——仙

《林兰香》主旨新探

(一)“林兰香”的寓意

(二)《林兰香》的主旨

(三)结语:《林兰香》的雅俗结合

《金瓶梅》雅俗论

(一)第一奇书——恶之花

(二)内容之俗——“酒色财气”而“云霞满纸”

(三)主题之雅——“胜于枚生《七发》多矣”

(四)结语:永远的《金瓶梅》

宋濂道统文学观之成因与内涵探析

(一)灼见佛言不虚,誓以文辞为佛事

(二)六经皆心学:儒释一贯

(三)真儒在用世:宋濂的道统思想

(四)宁能滞弥文:宋濂的道统文学观

(五)结语:平生无别念,念念只麟溪

论王阳明诗歌的心学意蕴

(一)王阳明心学与儒道释

(二)不如骑白鹿,东游入蓬岛:王阳明诗歌与道教道家

(三)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王阳明诗歌与佛教

(四)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王阳明诗歌与心学

(五)结语:试向沧浪歌一曲,未云不是《九韶》声

论《醒世姻缘传》的道德诉求与因果叙事

(一)明人口吻与实录风格

(二)“西周生”:道德情结与儒家本位

(三)“恶姻缘”:因果报应的抒写

(四)结语

论曾朴小说的现代精神

(一)曾朴的浪漫气质与现代思想

(二)《孽海花》:中国现代小说的先声

(三)结语:“何必住上海?”

中篇——现代文学的文化转型

论《海上花》的雅俗品格

(一)“失落”的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二)写实的风格:“平淡而近自然”

(三)参差的雅俗:“通常的人生的回响”

(四)结语:雅俗的尴尬

论张爱玲小说的雅俗追求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异数”——“红楼梦魇”等古典世情小说情结

(二)“爬满了蚤子”——张爱玲小说的俗

(三)“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张爱玲小说的雅

(四)结语:“小团圆”

鲁迅“破”及“立人”思想探析

(一)传统文化的“破”与“立”及鲁迅的态度

(二)鲁迅的“立人”

(三)鲁迅的“破”

(四)结语:“破”的“现代圣人”与执着的“中间物”

《神曲》情结与“灵的文学”

(一)老舍与宗教:“拿来主义”

(二)老舍的文学理想:《神曲》情结与“灵的文学”

(三)中国式《神曲》:《四世同堂》

论中国现代小说人性抒写的两重模式

(一)众声喧哗:反面揭露型

(二)“少数人的星光”:正面讴歌型

(三)结语

下篇——当代文学的文化拼图

莫言创作思想刍议

(一)“小说的气味”与“写作时要调动全部的感受”

(二)“中国作家不是缺乏思想,而是思想太多”

(三)“作为老百姓写作”

(四)结语:“诉说就是一切”的“讲故事的人”

论贾平凹小说《极花》的虚实叙事

(一)“青天一鹤见精神”:贾平凹小说的虚实观

(二)《极花》的“青天”:细节写实

(三)《极花》的“一鹤”:写意务虚

(四)结语

论苏童小说的诗性写作

(一)诗性与雅俗

(二)苏童的诗性小说观

(三)苏童小说的诗性内涵

(四)苏童小说的诗性叙事

(五)结语:“平静如水”

余华小说雅俗论

(一)余华小说创作的精神资源及其“看法”

(二)余华小说主题的“雅”:“被荒诞”与“被深刻”

(三)余华小说内容的俗:“虚伪的形式”

(四)结语:“写作的难度”

论谢有顺文学批评的“伦理”话语

(一)“叙事伦理”还是“伦理叙事”

(二)谢有顺的“伦理”话语理论

(三)谢有顺的“伦理”话语批评

(四)结语

“于丹事件”症结分析

(一)怎一个“乱”字了得

(二)通俗、普及还是恶搞、忽悠

(三)炒作、浮躁几时休

(四)结语:将忽悠、恶搞进行到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