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破”的“现代圣人”与执着的“中间物”

(四)结语:“破”的“现代圣人”与执着的“中间物”

鲁迅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一个最大的异数,个人偏激的性格,加之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对西方文化的抉择,更重要的是风雨如磐的中国黑暗现实造就了他的极端,非极端不足以反抗,非极端不足以批判,非极端不足以让人们警醒,所以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破”的意义上来说,鲁迅的功绩是举世无双的,毛泽东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把鲁迅尊为“现代圣人”的。

鲁迅一生广闻博览,但他真正吸收的还是最契合自己性格的尼采的“超人”哲学。鲁迅是一个脚踩大地、执着现实的“精神界之战士”,一个最坚决、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唯物主义者,一个摒弃了一切关于绝对、完美、永恒的乌托邦的神话与幻觉世界的“中间物”。鲁迅在《野草·影的告别》中写道:“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32]鲁迅是不屑诗人、哲学家或宗教徒眼中的过去或将来如何美好的,他认为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妄,只有眼前的现实是真实的,他说:“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33]

所以他只愿立足今天的现实,自觉地甘做“进化链子”上的“中间物”,“肩住黑暗的闸门,放青年到光明中去”,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中国历史上,像鲁迅这样执着与偏激的人是罕见的,但恰恰是这样极端的性格成就了鲁迅的伟大与深刻;同时鲁迅的灵魂也必然替中国人承担了太多的超乎我们想象的矛盾、苦闷、挣扎、绝望,“寄意寒星荃不察”,鲁迅到后期其精神的偏激的“铁屋子”才透进了一丝亮光。对鲁迅的态度,郁达夫曾沉重而睿智地提醒过国人:“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34]鲁迅曾希望他的文字“速朽”,在中国人的心中,鲁迅及其文字应是不朽的。

中国是崇尚中庸的国度,中华文明最缺乏的就是像鲁迅这样的“精神界之战士”来清理门户、更新血液,因为偏激,所以深刻,这应该是鲁迅的根本价值所在,中国人没有理由不珍惜他。

原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注释】

[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01.

[2]许寿裳.挚友的怀念:许寿裳忆鲁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6.

[3]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11.

[4]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14.

[5]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14.

[6]许寿裳.挚友的怀念:许寿裳忆鲁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6.

[7]许寿裳.挚友的怀念:许寿裳忆鲁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6.

[8]许寿裳.挚友的怀念:许寿裳忆鲁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7.

[9]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9.

[10]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1.

[11]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28.

[12]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8.

[13]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

[14]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

[15]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

[16]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

[17]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3.

[18]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8.

[19]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24.

[20]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7.

[21]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6.

[22]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70.

[23]瞿秋白,等.红色光环下的鲁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62.

[24]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0.

[25]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6.

[26]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25.

[27]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29.

[28]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02.

[29]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6.

[30]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53.

[31]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28.

[32]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9.

[33]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

[34]郁达夫.回忆鲁迅:郁达夫谈鲁迅全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