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雅俗的尴尬
《海上花》描写妓院生活,题材俗得不能再俗,可它又几乎没有写性,而是写情,不像后来的《九尾龟》等狭邪小说那样俗,同时它又跟早期写情的“溢美型”狭邪小说不同,它是既暴露、抨击这“情”的虚伪与庸俗,又要揭示这“情”的梦幻性与欺骗性,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人生的残酷、悲凉、无奈,而且用的完全是《红楼梦》的笔法,这正如张爱玲所概括的那样:“认真爱好文艺的人拿它跟西方名著一比,南辕北辙,《海上花》把传统发展到极端,比任何古典小说都更不像西方长篇小说——更散漫,更简略,只有个姓名的人物更多。而通俗小说读者看惯了《九尾龟》与后来无数的连载妓院小说,觉得《海上花》挂羊头卖狗肉,也有受骗的感觉。因此高不成低不就。”[26]走八十回版《红楼梦》路线的《海上花》似乎注定了不受普通读者欢迎的命运,它的题材及鲁迅的命名已经“吓”跑了不少读者,而其一地鸡毛式的日常写实,也让一般读者打不起精神,更遑论它的“吴语文学的运动的胜利”[27]了。《海上花》的内容简直是俗不可耐的,比八十回版《红楼梦》的叙事还要琐屑、平淡,缺乏传奇性,可是它的主题又是高雅的,虽然比《红楼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它在人性的细致刻画与日常生活的逼真写实上却与《红楼梦》一样的出色,所以这样的作品虽一时难获风行,却最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相信随着张爱玲注译版的问世,《海上花》最起码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而先成为中国名著。
原载《华文文学》2012年第5期
【注释】
[1]本文的讨论立足于张爱玲的注译版,故从其译名《海上花》。
[2]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5.
[3]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704.
[4]韩邦庆.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1[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0.
[5]翻译《海上花》必须真正懂得并喜爱《海上花》,熟悉吴语,又精通英文。第一条尤其难得。
[6]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565.
[7]韩邦庆.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1[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6.
[8]韩邦庆.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1[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3.
[9]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2.
[10]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3.
[11]张爱玲.红楼梦魇[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
[12]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4-335.
[13]张爱玲.红楼梦魇[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5.
[14]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397.
[15]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580.
[16]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2.
[17]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141.
[18]刘再复,林岗.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维度及其局限[J].东吴学术,2011(1):53.
[19]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700.
[20]韩邦庆.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1[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1.
[21]韩邦庆.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1[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3.
[22]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524.
[23]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2.
[24]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35.
[25]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43-244.
[26]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34.
[27]韩邦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M].张爱玲,注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