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语
至此,我们就可以揭开《红楼梦》的深层底蕴了。“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是曹雪芹对佛家真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进一步诠释,作品以这十六字谋篇布局,贯穿全书,是对作品灵性、佛性底蕴的高度概括。
大悲大痛方有大彻大悟,灵性发展的极致必然是毁灭,自然也就“因空见色”“自色悟空”了。不管作品主人公贾宝玉最终出家与否,也不管曹雪芹自身悟道怎样,通过作品本身可以肯定的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绝不会仅仅是给世人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而是通过描写这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最让人神往的、最让人不舍的“美”“色”,潜移默化地向世人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空。曹雪芹呕心沥血,倾毕生之力创作《红楼梦》,表面看来是他还似乎执着于自己昔日的种种“色”,其实曹雪芹以如椽之笔浓墨重彩刻画宝黛爱情,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演绎至真佛理,醉翁之意不在“色”,而在“空”也。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头就发出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慨叹和自负,可谓一语成谶。两百多年来,读者无数,红楼名家辈出,但真正与作家、作品发生共鸣的恐怕为数甚少,特别是现代很多解读,让人觉得离作品越来越远了,不知所云。所以正确把握《红楼梦》的“两旨”即底蕴,应是当务之急。
原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注释】
[1]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79.
[2]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2.
[3]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3.
[4]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7.
[5]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10.
[6]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29.
[7]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30.
[8]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257.
[9]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634.
[10]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28.
[11]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787.
[12]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1046.
[13]周汝昌.红楼十二层[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13.
[14]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75.
[1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60.
[16]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454.
[17]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63.
[18]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257.
[19]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777.
[20]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M].周汝昌,校订.郑州:海燕出版社,2004:317.
[2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