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主题的雅俗共赏

论《红楼梦》主题的雅俗共赏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清人得舆《京都竹枝词》中的这两句诗,一语道尽了当时《红楼梦》的受众之广,影响之深,也是对两个多世纪以来的《红楼梦》接受史最生动传神的概括,更是对《红楼梦》未来命运美好的预言与注脚。尤其是百年来,红学内外都异常热闹,正解误解,正读反读,高论阔论,奇思妙想,此起彼伏,正如《红楼梦》《好了歌》注中所说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对此现象就曾有精辟的论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1]对《红楼梦》的解读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其实正说明了《红楼梦》的无与伦比的雅俗共赏性,本文就《红楼梦》主题的雅俗共赏这一重要特色作一番探讨。